第 1 页:第一节 课程概述 |
第 2 页:第二节 课程目标 |
第 3 页:第三节 课程设计 |
第 4 页: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
第 5 页:第五节我国中学的课程 |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广义的课程目标,指向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指向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生成性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二)行为取向性目标
行为取向性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
(三)表现性课程目标
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三、课程目标的确定
(一)对学生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二)对社会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对学科的研究
学科知识即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必须研究学科知识、类型、发展及其价值。客观地反映学科知识增长的客观要求。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