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幼儿园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音乐是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的艺术;美术是线条、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并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其它领域的知识;通过情感的激发、陶冶和升华,培养幼儿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正如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艺术是实施美育活动的总和,应引导幼儿发展积极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等全身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仔细去观察对象,然后再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然后用动作或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这一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心理操作是指对那些头脑中存在的审美意象的操作,它建立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生理机能运动和感知器官协调的活动。
2.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思维的花朵,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活动不是靠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而是靠想象来进行的,而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可以打破和超越知觉对象所加给审美感知的某些时空和心理限制,达到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嗅其味的设身处地的境界,并且伴随着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这种情感体验是引发幼儿灵感的动力,幼儿通过良好的启迪和引导,其幻想的翅膀能超越时空,迈越古今。他们能大胆、浪漫、无拘无束的表现童心、童趣。通过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使自己的思维超然物外,超越时空,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
创造意识、创作能力、创作个性的培养。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的潜能。幼儿总是带着高度的好奇心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摆弄,去发挥想象、去创造。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地挖掘他们的创造本领,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创造形式。让幼儿选择感兴趣的,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发挥他们创造的本能。每个幼儿都有创造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调动他们想做的欲望。创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应该不断累积幼儿的经验,当他们的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自然有创造的灵感。
3.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完善
教育部《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艺术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调动人的心理功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学前儿童由于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情感占优势,认识过程常有很大的情绪性。艺术活动使人活泼、开心,它不但影响幼儿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品质和情操,还能促进幼儿活泼愉快的性格的形成。
幼儿在艺术教育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在艺术活动中,幼儿聚精会神地围绕自己独特的情感线索,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个人都生发出一个独特的中心意义。同时他们沉浸在艺术所带来的愉悦之中。除了用语言来叙述这种愉悦之外,幼儿还会用动作、表情等来表达这种自然和真实的感受。教师就要提供他们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表现机会。他们会用唱歌、跳舞、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他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并由艺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其情感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发展。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方法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