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动机
【本章考核目标】
1.了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基本概念;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2.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需要层次理论;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掌握: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法;分析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本章知识点结构】
各知识点板块分述:
知识点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知识点二:掌习动机的理论(具体参考本章知识点表格一)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
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四、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常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知识点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学生的抱负水准
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1.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知识点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知识点表格一:掌习动机理论汇总比较
理论名称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强化理论 |
行为主义 |
任何条件反射的建立、任何行为的学习都是为了获得强化物、得到补偿,以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 |
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 |
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
成就动机理论 |
阿特金森 |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或者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
成败归因理论 |
韦纳 |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的归因 |
自我效能感理论 |
班杜拉 |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