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目的
【本章考核目标】
1.了解: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我国古代及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情况;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2.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各种教育目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3.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4.掌握: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观点;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本章知识点结构】
各知识点板块分述:
知识点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知识点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西方教育目的的理论(具体参见本章知识点表格一)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知识点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三、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3.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4.素质教育的实施
知识点四:我国中小掌当前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知识点表格之一:教育目的理论
教育目的理论 |
主要观点 |
代表人物 |
优点 |
缺点 |
宗教本位论 |
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
净化人们的心灵,唤醒人们的良知 |
教育为神学服务,以神道压抑人道;哲学立场是唯心的 | |
社会本位论 |
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 |
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否定个体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 |
个人本位论 |
要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
卢梭、罗杰斯等 |
首先,确定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否定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其次,提出了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 |
首先,以个性代替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其次,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习和社会的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