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考点1 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进程的安有^。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考点2 课程类型
1.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除了上述的划分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划分。如,按课程的呈现状态,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 课程;按课程的综合程度,将课程划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将课程划分为知识课程和经验课程;等等。
考点3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 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的基础。
考点4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 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 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
(5)附录。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3.教科书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 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文本、习题、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教科书的编写原则:(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基础性。(3)注意适用性。(4)做到知识 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表达确切。(6)强化联系性。
考点5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考点6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课程评价的内涵有四个方面:(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2)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4)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4)CSE评价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