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多动症
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又如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能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能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2.焦虑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以及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3.学习困难综合症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缺少某种学习技能,包括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在诊断学习困难综合症时,应当注意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障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学生,则没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他们在个性发展上是健康的.不存在多动症儿童所表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4.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症状,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原闪:(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比如,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是子女产生强迫症状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3)建立支持性环境。
5.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冈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一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三、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1.会谈法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
(1)倾听
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倾听时应取开放态度,同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注意获取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信息。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2)鼓励
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如说“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如此”“有意思,我正陪着你”等。
(3)询问
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只能用是、否作答的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你能说说原因吗?”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与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事的感受如何?”
(4)反映
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一
(5)澄清
当事人处于思想困扰时.其思考与言语表达往往不明确。辅导教师可把当事人的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感受说出来,帮助对方在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
(6)面质
会谈中发现受辅导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他所具有的自我形象与行为不一致时,可以向他提问,以协助当事人弄清白己的真实感受。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分为参与式与非参与式两种。对观察得到的事实应及时做记录.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
将要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所观察的学生具有某些特质或行为特征时,就在对应的项目前作出标记。
(2)评定量表
将被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表中项目相对照,并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它包括被观察者的姓名、年级、观察的时间与观察者的姓名,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观察者的解释与建议。
3.自述法
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自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4.调查法
调查方式除一般询问外,还可采用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广泛而全面。不足之处是调查常常是间接性的评估,材料真实性容易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查法包括两种:
(1)历史调查
历史调查主要包括档案、文献资料和向了解被评估者过去经历的人调查等内容。
(2)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主要围绕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对象包括被评估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知情人,如同学、同事、父母、亲友、老师、领导、兄弟姐妹等。
5.心理测验
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三种:认知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适用年龄、方式、性质,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要谨慎,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作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只有把测验结果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考点 | 历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