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26)

来源:考试吧 2016-07-17 17:43:03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速记”,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点击查看: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汇总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人格的概念、特征、结构;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3.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4.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高频考点速记

  一、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

  3.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5.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使人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胆汁质

强、不平衡

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

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黏液质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

 

 

弱型(抑郁型)

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同时型和继时型等。

  (1)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型一沉思型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冲动型学生反应虽快,但往往出现很多错误,这主要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没有审查全部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就匆匆解答。沉思型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喜欢深思熟虑,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比冲动型学生更为成熟的学习策略,答案也相对准确。

  针对认知风格在反应速度上的差异,冲动型的学生要提醒自己注意深思熟虑,先想后说,先思后行,克服信口开河、乱发议论的毛病,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沉思型的学生则应要求自己在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上下功夫,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反应速度训练,来提高自己灵活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又快又准。

  (3)同时型一继时型

  左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同时型加工的风格。

  继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3.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当一个人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感,作消极的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如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后果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进而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如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在行为上表现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程度。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他们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因素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的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进儿童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重要的部门,学生具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5.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卷 | 《中学教育知识能力》各类试题 热点文章

  2016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模拟卷 热点文章|《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各地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及官方网站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汇总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