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社会生产劳动;二是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三是社会调查,包括参观、访问、考察等。
3.课外、校外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校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深受他们的喜爱。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团队通过开展活动、组织生活等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校会是学校组织的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班会是班级组织的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这能经常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周会每周一次,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晨会一般在每天早晨进行,对随时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时事政策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采用做政策报告,学生自己阅读报纸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和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了解党和国家当前的基本路线和重大举措等。
6.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严格地说,这个途径与上述途径不能平列,它通过班主任的自觉能动作用,能够对其他途径起调节作用,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中学德育方法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2.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2)榜样示范法
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情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和校风。
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陶冶学生,不仅与教师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不矛盾,而且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则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的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
⑧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是固有的自然存在的,需要人为地创设。但这决不能只靠教师去做,应当组织学生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境。
(4)实践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实践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坚持严格要求。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锻炼,要强调自觉但又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督促、检查、还要引导他们长期坚持下去。
(5)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其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能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实现。品德修养指导法对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制力提出较高要求,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
(6)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公正合理,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评比要发扬民主,条件要明确具体,评比过程中要让大家发表意见,使学生受到教育,要定期检查和总结,及时宣传、表彰好人好事。
3.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目标不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德育方法时一定要分析德育目标的性质、特点,从中寻找对德育方法的具体需求。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对德育方法有特定要求。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德育内容需要采用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德育方法。如属于社会政治意识的德育内容,通常采用说理教育法,而属于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内容,大多采用榜样示范法和实际锻炼法。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如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同一种德育方法对不同性别、个性的学生,运用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卷 | 《中学教育知识能力》各类试题
2016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模拟卷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