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5: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专业发展的目标、阶段、途径和策略等,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以下三方面要点: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作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有时,学校在教师发展中起着号召、组织、指导等作用,但都必须转化为教师主动的行为,才是有效的。教师发展的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教育事业的要求、学生的要求和个人的优势与不足而确定的。一些国家则通过制定教师的专业标准引导教师发展的目标。教师发展规划则是明确发展目标、措施的设计活动,它对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常见的途径和活动有读书自学、参加培训、听报告讲座、观摩名师讲课、教学实践、教学研讨、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改革实验等。这些活动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输入信息;另一类是实践、输出信息。这两类活动又密不可分,学习到的理论和经验必须变成自己的实践,才能产生效果:而实践又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在现实中,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单纯地学习,不付诸实践;一种是单纯地实践,缺乏理论或专家的指导。这都是难以实现专业发展的。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体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阶段的递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两个维度。横向的维度,即素质的项目,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观念等;纵向的维度,即素质的水平,表现为从一个阶段进入更高的阶段。
当然,教师专业上是否真正发展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适应了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是否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检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调这种“适应性”的标准,这是教育上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表现。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更重要是要“学”。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需要不断地吸纳新知,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2)成为反思型教师
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应对。这固然是由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不够完善造成的,但同时也和教师缺乏独立思考有关。作为教师,不能迷信专家的权威,不能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然后又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培植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3)强化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情况下,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同时也存在合作。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也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工作之余,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相互提供专业帮助等。
新课程改革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为“生”师表。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可以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中小学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教育教学是天然的研究者,应该不断地向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6)完善激励制度,强化发展动力
规划要落实,制度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制度包括对各种形式的专业化的奖励,包括教学、科研、管理、进修等各个方面,涉及奖励的条件、程度和方式,并达到制度化、公开化,以有效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发展动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是必经之路
美国学者舍恩在研究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反思性实践”概念。后来他把这种观点引入到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形成了“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观点。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中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所谓“教然后而知困”,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主体,还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点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及教学效果。
(2)伙伴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办法
在校本教学研究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提高教师个人研究意识外,更强调教师间的互相切磋、协调与合作。学校要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平台,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学氛围。作为一个职业共同体中的不同成员,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实践品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教育学上也是个性鲜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位教师都要超越自己的局限,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因此,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差异都是学习资源,要让差异成为合作学习的动力和催生新知的因子,让合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载体。
(3)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基于学校,源于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行为,研究的起点和对象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学的改进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学习培训和教学过程相统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命题点6: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从教师职业的双专业性说可以分为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此外,由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还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一般综合素养。
(一)教师的一般综合素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指所教学科之外的各种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上。这是因为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和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2)良好的人品
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以身作则,良好的人品是成功教育的条件。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主要体现在乐于与人交流,关心他人,善于倾听和理解。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的知识
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它不仅使教师居高临下,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结构、来龙去脉、所处地位、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使自己对所教内容不仅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既要了解学科历史,又要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教师始终要站在学科的最前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比如,科学中的观察、调查、实验;数学中的转化、抽象思维、符号化;物理中的空间思维;哲学中的矛盾方法、发展眼光等。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育专业素养的基础,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学是教师首先应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
(2)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包括先进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人才观等。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教育专业能力是个体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教育能力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学能力是课堂与课外教学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教育研究能力是对教育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包括发现问题、方案设计、搜集资料、资料分析、论著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