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三节 教师观
命题点1: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012年9月14日上午,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小学、中学三大教师专业试行标准,其中均明确提到教师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在基本理念上,三大标准均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权益,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在具体内容方面,三大标准从14方面着手,提出60余项基本要求。其中在对幼儿和中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求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三大标准均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同时提出要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一)教师的职业性质
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教师职业经历了从非专门化、经验化到专门化的漫长的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质的职业,相应的教师也就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因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l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所有职业分为8大类、63个分类和303个小类,其中,教师列在“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勇于进取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形成正确的师德观,进行科学的师德评价,规范良好的师德行为,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青少年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面对的是他们的成长,是体力和脑力的发展,是知识的获取,是智慧的增长、品德的养成。而这个过程每个人都不一样,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如果不研究学生成长规律,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做到的。
其次,从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要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教师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把他们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有养成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的专业能力。
最后,教师的工作方法也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他不像其他职业那样要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教师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台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能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是传道授业者
教师具有传递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很好地折射出教师传道授业的职责。当今社会,虽然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和教育学生。因而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正统性。另外,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为人之道”“治学方法”等都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教师是解惑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建设人才。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从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将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并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同时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用来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为社会的建设者。
3.教师是示范者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与生活的模范和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力、人格特征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
那么作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首先,教师要具备积极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其次,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接受;最后,教师要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和爱护学生。总之,教师的模范和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该加强对自己以上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4.教师是班级领导者
学校的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班级的方式进行的,教师领导并指导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对他们施以影响。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沟通。在这种复杂的动态环境中,如果没有教师对整个课堂井然有序的管理,就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就不会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秩序,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班集体气氛,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策略,班集体的心理气氛,都会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5.教师是心理保健医生
教师还扮演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这已经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各种原因,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惧、缺乏自信等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扮演者——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引导。学生需要教师的倾听,需要教师的心理咨询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6.教师是教育研究者
以前,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往往被忽视。现在,这种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林崇德教授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参与教研,有利于懂得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且能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运用到教学实际工作中。其次,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有助于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最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研,将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以科学的态度投入教学改革,更好地当好教学改革骨干,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
7.教师是父母亲角色的扮演者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和身体发育的良好时期,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在学校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当父母亲的角色来关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四)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的职责包括: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和指导。
(五)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
幼儿教师担任着多重角色,其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心理上的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关怀、尊重和接纳幼儿。只有教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才能进一步学习、实践和探究。
2.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幼儿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传统的“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活动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3.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幼儿教师必须依照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幼儿施加具体、有效的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4.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儿关注,同时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另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行很多必要的示范,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并不断提高普通话、绘画、钢琴、跳舞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标准地为幼儿做好示范。
5.幼儿生活中的“母亲”
幼儿教师要像母亲一样,用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幼儿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从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中生活和学习。
6.学习者和研究者
幼儿教师要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观察、记录、反思,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研究,对课程、教学和游戏进行研究,不断地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
(六)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对象的差异性;第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创造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第三,幼儿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3.示范性
幼儿教师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长期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
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其次,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会随着幼儿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幼儿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
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协调好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 《幼儿保教知识》全真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章节习题汇总 | 《幼儿园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幼儿保教知识》各类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