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
命题点一 教师的含义
教师是什么?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对我国教师的法定含义、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规定。
对于法律上教师的概念,应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这是从教师的职业划分上来界定教师的。“专业人员”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经政府部门认定许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人员。
其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所谓“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指直接从事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他们的素质的活动,承担着教育教学工作职责。这是教师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教师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很好地履行其教育教学职责,就是教师作为承担专业职责的人员的失职行为。
命题点二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师职业属于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根据专业的标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从事培养人的事业。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不是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因此,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的功能表现在:首先,让人人都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培养人才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承,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现这种社会意义和价值。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就需要教师遵守专业伦理。许多国家都有教师职业道德规定,我国也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双专业性或复合性,即教师有两个专业:一是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另一个是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知识和口语表达、课堂组织、学生观察、心理辅导、活动组织、教育科研等技能。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技艺性、经验性,我们平时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一种艺术”,都说明了这个特点。
第三,专业训练和资格。一个人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这种训练通常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来进行。此外,他要经过一定的考核才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各国对教师取得资格的标准和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是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第四,专业自主。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也就是说,教师有自己的专业权利。我国的《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有明确规定,比如教育教学权、评定权、参与管理权等。教师之所以能够拥有专业权利,是由于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处理专业范围内的事情,这些事情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教育结果的反馈等。另一方面,为了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学校在制度上也应该保证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而不应该过多干涉。教师在自主处理这些事情时,应该遵循专业的要求,符合教育科学的规律和艺术。当教师违反这些要求时,学校应该予以干涉。
第五,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专业组织是指行业协会。1955年世界教学专业组织集会就强调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组织。现在许多国家都有教师的专业组织,在美国有全美教育协会(NEA)、全美教师联盟(AFT)、美国国际教育荣誉学会(IHSIE)等,英国有全国教师联盟(NUT),我国有中国教育学会(CSE)、全国教育工会等组织。这些专业组织的功能,就是要代表教师的利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学术和专业的发展,加强教师的联系与联合,对专业领域的成就予以表彰,确立专业的准则和规范,最终推进国家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组织的活动范畴主要包括出版、研究、教师权利维护、公共关系、立法、促进专业发展、改善工作环境和教师福利等方面。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应该致力于建立更加紧密、更加统一的组织。
第六,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的高低。总体上说,教师在社会上比较受尊重,这主要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所决定的。我国古代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教师的经济待遇在专业人员中是相对比较低的。这在世界上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我国《教师法》第六章对教师的待遇做出了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此外,还规定了教龄津贴、到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从教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多方面的待遇。
命题点三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与生产劳动、其他职业的脑力劳动有所不同。教师劳动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具体特点表现在: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知识和文化,其直接的载体是教材,教师要研究教材、补充材料、加工知识,通过这些过程形成自己的教案;二是学生,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教育,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学生的情况和个性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一样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有创造性的。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教师劳动的手段,不像生产劳动那样借助工具和机器。教师劳动虽然也要借助于黑板、粉笔、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设备等物质手段,但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行为。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去影响学生。“名师出高徒”,说明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教育效果的决定性作用。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教师劳动的时间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总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长度,教师常常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二是在学校的工作又有准确的作息时间,教师必须按作息时间上课、组织其他活动。
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教师劳动的空间主要在室内,大体是“三室”:教室、办公室、会议室。教室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主要场所,作为学习场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把教室设计得丰富、美观、整洁、有文化性。办公室通常按学科或者年级组划分,一个学科的教师或一个年级组的教师在一个办公室里,这样便于交流和研究工作。会议室则是教师参加各种会议的地方。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完善,总之是精神性的成果。由于学生的素质是内在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外显化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观察、考核,以判断学生素质的情况。学科考试是一种基本的检查成果的方式,但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
命题点四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教师的行为是受其角色规定支配的。
教师的角色很多。美国学者麦金太尔在《教师角色》一书中列举了10种角色,诸如辅导者、组织者、政治角色、法律角色等。美国学者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把教师的角色分了三大类,有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如教学人员、社会榜样、课堂管理员、青年团体工作者等)、心理定向的角色(人际关系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临床医师等)和自我实现的角色(助人者、学者、父母形象等)。
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变化的。《学会生存》中说:“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把教师称为‘师长’(Masters),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变化。
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学生的期望、教育教学的目标,我们认为,现代的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诊断者
所谓诊断者,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
诊断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
为什么教师要扮演好诊断者的角色?这是因为学生不仅有共同的年龄特征,而且有个性差异。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情况,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就不可能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就不会好。教师的工作应该像医生一样,先诊断,再开药,先了解学生,然后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诊断者?
首先,教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包括生理学知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个性差异心理学知识等。教师不懂人,就无法对学生做出科学的诊断。
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诊断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观察、谈话、问卷调查、测量、分析作品等方法。
再次,教师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多做诊断1生评价的工作。比如:在备课中,要“备学生”,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能力进行分析;在管理中,可以建立学生的档案,搜集学生的资料,为分析诊断奠定基础;在研究中,能够写出学生的个案分析报告,对学生的表现、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的对策。
(二)传授者
传授者的角色,是指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思想、道德和知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
教师之所以应该成为传授者,这是因为:首先,传授是教育的基本方式,教育目的的实现要依靠传授这一基本手段;其次,就知识的掌握和素养水平看,相对而言,学生是不知者、少知者,而教师是已知者、多知者,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应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和知识。
教师要当好传授者,最重要的条件是自己勤于学习,知识丰富,品行端正。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教师还要掌握传授的方法和技能,既要善于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三)指导者
指导者的角色,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它更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辅导、帮助等职能,更强调个别化教育的方式,更强调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指导的内容,一是学习指导(学业指导),二是生活指导(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指导)。教师为什么要做好指导者?
首先,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除了学校、教师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其他人群,都是信息的来源,因此,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任务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其次,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更高了。由于知识学不胜学,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独立地不断获取知识,成为终身学习者和自学者。所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再次,现代社会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的变革不断,要求人们能够很快地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不能很快适应,便产生了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也是如此,由于升学竞争的激烈,学校生活的单调,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恐惧等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怎样才能做好指导者?
第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心理活动的规律。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这是做好指导者的必备条件。
第二,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权威和裁判,能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做好指导者的心理基础。
第三,教师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自学辅导、发现教学、讨论教学、活动教学等。改变德育单纯说教的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方式。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使学生的主动活动与教师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安排出相应的时间,创造有利于沟通的场所和空间。这是发挥指导者角色作用的条件。
第五,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身心的快乐,这样在指导时才能有说服力和示范性。
(四)评价者
评价者的角色,是指教师应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一是检查学习与发展的质量、效果,二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评价包括许多方面,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
评价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对于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的评价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目的就是帮助教师掌握评价手段,促进学科的教学。
教师怎样才能成为良好的评价者和激励者?
首先,要端正评价观,即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过分看重终结性的评价,而要更多地重视形成性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掌握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谈话、测验、档案袋方法、活动作业评价等。教师要会出题出卷,要会判卷。
再次,教师还要注意与家长、学生就评价结果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同时利用评价的结果指导教学设计与教育方案。
最后,教师要学会激励的策略,既要善于批评,更要善于表扬,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进步。
(五)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是指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的管理、班级的管理、集体活动的管理等方面,具体又有制订计划、编班编组、选拔学生干部、维护纪律和秩序等。
为什么要做好管理者?因为学生在学校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的。有组织,就需要管理。上课时,需要对课堂进行管理;开会时,需要对会议秩序进行管理:活动时,需要对活动的安排和开展进行管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个角色的作用,在于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使学生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
教师要做好管理者,需要掌握学生管理和课堂管理的知识、方法,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六)研究者
研究者的角色,是指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教育工作而言,教育本身非常复杂,不可能按固定程序和统一模式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创造性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教师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研究,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工作科学化,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对教师的发展而言,它对于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对于教师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对于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都是很有意义的。
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教师还有许多先天的研究优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发现大量需要研究的问题,能够随时随地搜集学生的资料,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改革实验,这些往往是专业研究人员所不具有的优势。当然,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也有他们的劣势和不足。教师要成为好的研究者,需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具体说,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搜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就能够逐步成长为教育研究者。
(七)协调员
所谓协调员的角色,是指教师应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和主导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之所以要成为协调员,主要是由于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育活动不只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而是家庭、学校、社区、其他社会机构共同的事业。在多样化的教育中,教师由于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发挥主导作用。
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通过的《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建议书中,对教师协调员的角色进行了阐述:“面临着其他信息提供者和社会化机构的作用的不断增强,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在大量的信息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不迷失方向。正是通过发挥他们在不同合作者提供的教育活动中作为协调者的功能,直接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现代的教师成为社会中有效的变化的人员。”
教师要成为有效的协调员,需要有教育的系统观,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需要加强与完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渠道和机制。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