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
第六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命题点一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命题点二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产生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冯特所著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也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补充知识点】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其中,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命题点三 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这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注意,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而同时抑制和排除那些无意义的、无关联的,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或活动。
2.保持功能
这种功能使注意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直到保持到达目的为止。
3.调节功能
可以调控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标的活动得到纠正。
(三)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成,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
2.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命题点四 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位置的不同,把感觉分为两类:
1.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2.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是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信号的感觉。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另一个是客观世界的刺激。前者是感受性的问题;后者是感觉阈限的问题。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2)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①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②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皮肤觉的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觉的适应。
★温度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
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
再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得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吃完糖后再吃药,就会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后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被称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例如: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