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命题考点(6)

来源:考试吧 2016-10-07 11:19:38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命题考点”,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命题点十一 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

  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意志对行动有调节作用。

  第三,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第四,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

  1.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人们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时,才能提出正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适当方式和方法。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做出种种意志努力去克服它,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和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补充知识】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

  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①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例如:前1、白狼,后1、白虎。

  ★趋避冲突

  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例如:男生暗恋女生,经常喜欢有意无意吸引对方注意,但又不敢靠得太近,怕对方觉察后拒绝自己。

  ★多重趋避冲突

  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例如:大学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这类冲突的典型实例。

  ②确定行动目标。目标确定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同时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水平。目标越明确,人的行动就会越自觉;目标越远大,它对行动的动力作用越大;目标越深刻,被这一目标所唤起的意志力也越大。

  ③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目标确定后,应该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须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和制定适当的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行动计划制定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行动,便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困难。因此,执行决定,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克服困难必须依赖以下心理条件:

  ①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是动机的基础,也是克服困难最基本的条件。

  ②行动目标的性质对克服困难有重要意义。

  ③对行动胜利的美好前景的憧憬,对行动失败可能招致后果的认识,也会激励人们去战胜困难。

  ④执行计划的坚定性。这决不意味着机械刻板地行动,而是要实事求是,当机立断,调整计划,继续前进。

  (四)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易受暗示性的人,行动缺乏主见,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左右,因而会随便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独断性的人则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都是缺乏对事物自觉、正确的认识,分不清是非曲直,而去遵循盲目的倾向。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3.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顽固执拗的人对自己的行动不作理性评价,执迷不悟,或者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见异思迁者则是行为缺乏坚定性,容易发生动摇,随意更改目标和行动方向,这山望着那山高,庸庸碌碌,终生无为。

  4.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是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

  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十白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命题点十二 个性心理

  (一)个性心理——需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都有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求或动力。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欲求不满足是激起人们行动的普遍原因。

  2.需要的种类

  (1)按照需要的起源划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也称自然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休息、性、运动、排泄等。

  社会需要是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需要,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荣誉、尊严、求知、审美、道德等的需要。

  (2)按照满足需要的对象划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对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要,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②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等方面的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④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所谓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例如:人吃饭就需要有食物;需要得到爱,就要有人来爱自己等。

  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成长性需要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

  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要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司马迁狱中撰写名垂青史的《史记》。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二)个性心理——动机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

  2.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起源于有机体生理需要的动机称为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社会性需要的动机称为社会性动机。

  由于社会性动机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在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2)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例如,学生在确定选修课程时,有的是考虑今后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他们的择课动机便属远景性和近景性动机范畴。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辩证关系的生动描述。

  (3)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性动机;对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称为辅助性动机。

  当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之间的关系比较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如果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一个学生身上,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则可能会有一个以上,并且这些辅助性学>-j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都不会是一样的。

  (4)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所以内部动机的人会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而学习。

  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3.动机产生的条件

  ①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紧密联系,但它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②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凡是使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

  4.动机的功能

  ①激励功能(激活功能、激发功能、引发功能):动机不能脱离实际行动的意向,而总是与活动相结合。动机一旦产生,必将导致行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活动动机会因满意的结果被强化,使该行为重复出现,逐渐被巩固,也会因不满意的结果而削弱或消失。

  ②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之下,人们去图书馆或者教室看书。

  ③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有助于人们对行为进行调节、选择、控制、定向和导向,使行为按正确的方法与策略向预期的目标前进。

  (三)个性倾向性——兴趣

  1.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兴趣的品质

  ①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即兴趣是否广泛。

  ②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

  ③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④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即兴趣对认识的推动作用。

  (四)个性心理——能力

  1.能力定义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构造,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②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抽象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创造力是一般能力的高级表现。

  ②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管理能力、绘画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项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③相互关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互联系,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以一般能力的发展为前提,某种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领域得到特别的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一般能力。

  (2)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①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②创造能力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模仿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常是先模仿,然后再进行创造的。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①认知能力是指通过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储存的能力,这是完成活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条件。

  ②操作能力是指通过肌体的动作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如体育活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劳动能力等。

  ③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保持协调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心理条件。

  (4)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①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②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补充知识】

  智力及其测量

  1.智力的概念

  智力是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2.智力测验

  (1)定义:智力测验是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

  (2)发展过程

  ①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因而被称为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

  ②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的翻译和修订,改为斯坦福一比纳量表。这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

  ③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智力量表,分别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适用于16~74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6~16岁;韦氏学龄前及小学生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6岁半。韦氏智力量表的得分分布是以100为平均值、15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得分在70~130分为正常,得分高于130分为智力超常,低于70分为智力缺陷。

  测量智商的公式:

  比率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例如:如果一个6岁儿童,他的智力年龄也是6岁,那么他的智商就是100;人类智力是呈正态分布的。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研究表明,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能力发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5岁前被视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3)教育与教学

  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歌德说:“天才等于勤奋。”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获取2016一次通关技巧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历年教师真题试卷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全真卷汇总最新文章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热点文章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点速记汇总 | 教师资格《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