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命题考点(9)

来源:考试吧 2016-10-13 0:53:38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命题考点”,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命题点四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

  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其一是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强烈的新异性与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其二是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一些不具有新异性的事物,由于其与人的知识经验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的需求,也将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其三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感到乏味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内心鼓励自己:“这个地方我没有学懂,再努力一把试试,学会了一定很有趣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这样能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内容就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引起的。因此,教师除了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外,更要注意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比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逻辑思维,体育、音乐、美术等的美感教育等。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地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新且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学生在学得一定学科基础知识并建立了稳定兴趣之后,就会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是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向课外。在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必要时给以指导,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困难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在第一课堂中,教师通过系统的讲授,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关于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在第二课堂中,使学生能及时接触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广泛的学习与实践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化枯燥为有趣。各科知识既有生动有趣的内容,也有平淡无奇、稍显枯燥,但却必不可少的内容与练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使学生感到有趣,教师就应注重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出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逐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有趣顺利地过渡到乐趣以及志趣阶段。

  命题点五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的、主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广泛表现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材,以及应用教材等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属于学生方面的预习、听课和巩固运用三个基本环节,都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支配。贯穿在学习各个环节的思维、记忆、注意、观察等心理品质,都需要学习习惯的参与。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性是学习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指各种基本训J练,简单来讲,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维、操作,以及一定的生产劳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不同于机械地重复,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控制性和坚持性较差,他们往往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主要是受外部力量的影响、支配和监督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习经验的增加,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开始形成,已经对学习的社会意义开始理解,自觉性和坚持性已经开始表现出来,自制力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高年级儿童的学习习惯受外部力量影响和支配的程度会降低,而更多受到自身内部的动机、需求等的影响,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习惯等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行为。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

  模仿性强,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几乎都具有模仿的因素。

  小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来自三方面:一是教师的行为习惯;二是同伴的行为习惯;三是从家庭、社会、电视、电影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模式。

  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榜样示范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儿童提供良好的习惯范例,一方面要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独立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避免由于盲目模仿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主渠道,教师一定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

  2.课堂中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教师始终要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如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和家长搞好配合,引导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应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的学习习习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行为的对错,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和善恶观。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全真卷汇总最新文章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热点文章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点速记汇总 | 教师资格《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