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
第六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命题点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结构来看,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命题点1.1总则
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2)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3)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5)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命题点1.2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对每一领域进行阐述时,分成“目标”“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三部分。各部分功能各有侧重。
在教育目标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使用诸如“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表明该领域要达到什么目的和它主要的价值取向。所有领域的目标既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又共同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如“科学”的目标在将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首位的同时,还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而且特别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在“指导要点”明确地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内容与要求”部分则在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用什么内容做。在教育内容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吸收了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强调了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的建构性、过程性。在其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不再把知识列为一大堆静态的、脱离幼儿的、仅仅要他们记住的东西,而是视知识为动态变化的、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其发生影响,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让他们获得体验,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指导要点”部分,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如语言、社会文化、社会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传授的方式来教,学生可用接受学习的方式来学。教师要重视良好人际环境的创设,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幼儿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等;而科学领域的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知识,这类知识是不能靠直接的语言传授让幼儿获得的,它需要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通过活动而自我建构。因此,教师的教就应当是间接的,如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和其他支持手段等。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在“艺术”领域中,较严重地存在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现和态度的倾向,因此在“指导要点”中明文要求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命题点1.3组织与实施
1)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3)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4)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5)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7)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8)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①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②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资源的作用。
③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④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⑤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9)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①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②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④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10)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①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②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③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④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⑤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1)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第三部分明确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求教师尊重幼儿权利、发展规律、特点、水平、个体差异;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尽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尊重教师的创造,强调教育性、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在游戏和偶发事件中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找出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回答,使幼儿在互动中学习。
要求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建立良好的常规要求,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要求教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求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好榜样。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原则中,要求保证幼儿的游戏、自由和自发的活动时间。同时,强调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命题点1.4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2)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3)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4)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5)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6)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7)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几方面:
①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②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③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④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⑤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8)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②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③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④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第四部分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目的一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二是为了教师的反思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评价幼教工作质量和评价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和注意事项。教育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强调教育应当关注儿童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进行状态;强调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重视教育评价中潜在的文化决定性和内含的人文关怀等。
命题点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意义
1.知识观方面的意义
1)强调了知识的动态性和过程性,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得来的;
2)肯定了知识的主观性、个人性和相对性;
3)强调实践本身——“做”的能力也是知识:
4)强调了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
2.在对待儿童的发展观问题上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渗透了终身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孩子终身受益放在首位,既强调对学生智力因素(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的培养,又重视对儿童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信念、世界观等)的培养。
命题点3: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趋势总体上是与国际一致的。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是:
1)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促进幼儿教育公平:
3)普及幼儿教育:
4)保教管理一体化;
5)促进合作关系(建立家园共建和社区参与的模式)。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 《幼儿保教知识》全真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章节习题汇总 | 《幼儿园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幼儿保教知识》各类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