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班级管理
第四节 课外活动
命题点一 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命题点二 课外活动的作用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开展好课外活动要做到: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形式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命题点三 课外活动的内容
1.学科活动
由于课堂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对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而课外活动中的各种专门学习小组,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机会去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也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知识,如数学小组、外语小组、绘画小组、声乐小组等等。因此,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2.科技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更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特点。
例如: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文体活动
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书法、歌咏、舞蹈、音乐、摄影和雕刻等展开。体育活动注重技能的训练、体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除了专项活动小组外,学校还应该针对全体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器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活动项目进行经常性的锻炼。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4.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搞社会活动一般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如上街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拥军小组活动、支农义务劳动等。
除此之外,各种专题性社会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等等,都对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游戏活动应该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指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形成各种社会性知识、能力,提高其心理综合素质。
6.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不限于与所学科目相关的范围,因而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新知识、新见解的敏感性。在活动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导,包括介绍和推荐新书,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组织讨论或辩论,对阅读中遇到的各种观念冲突进行适当的解释等等。搞好课外阅读活动,不能只搞书评小组、读书会等形式,还要开办面向全体学生的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书刊。
7.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主题班会、学雷锋小组等。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
主题活动的某些内容可能会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尤其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主题活动,但又不限于社会活动的范围。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小学的“文明信使小队”,以学习文明、传播文明为宗旨,其主要活动内容有两项:一是在校园内从自己做起,讲文明、讲礼貌,做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的榜样:另一项主要内容是,每逢节假日,队员们到街头巷尾去清除乱贴乱画和白色垃圾。
主题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关于个人、集体、学校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主题,活动的形式也比较灵活,同一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比如,围绕“小学生的压岁钱该怎么花”这一主题,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压岁钱的获得和支出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举行讨论会,分析和比较学生压岁钱使用的各种情况和效果,看如何使用更合理,让学生制定使用计划;也可以把讨论的形式变成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还可以围绕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钱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设计和实行一些管理方法,如可以搞一个班级小银行,建立自己的账户,由学生自己管理,并有计划地利用利息为班级或他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节俭生活态度,又能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命题点四 课外活动的特点
(1)课外活动性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2)课外活动内容的伸缩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在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以及校内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范围可宽可窄,数量可多可少,水平可高可低,不拘一格,灵活生动。
(3)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
它的形式十分活泼,讲究实效。活动参加的人数可多可少,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活动的方式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活动的场地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的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有专长的家长和社会人士,甚至是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这些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蔚为壮观的群体场面,也有少数学生的相互切磋。
(4)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一定的班级,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5)课外活动方法的实践性。课外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活动”,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指导,主要不是采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讲授和课后作业批改的方法,而是采用启发、咨询、建议、讨论、答疑、活动过程中的巡视与个别指导、活动结果的评析、共同制定活动计划等方法。
(6)课外活动评价的综合性。课外活动质量效果的检查评定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不采用课堂教学那样的考试记分方法,而大多采用汇报表演、娱乐竞赛、成果展览、举行讨论会和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命题点五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也称个别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个人的特长、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独立地进行的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课外阅读与写作,是小学经常开展的以个人为主的课外活动。
2.小组活动
课外活动小组是各种普遍参与持续专项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学校要为课外活动小组提供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确保小组活动有计划地按进度进行。
应以学生个人自愿和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给学生以表现机会。
3.群众性活动
以这种形式进行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需要的。具体形式如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
命题点六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每一具体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哪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掌握何种类型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什么样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目标的确定要做到明确、具体。开展任何一次课外活动都不能目标不明,为活动而活动。加强课外活动的计划性是保证课外活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2)要有知识性与创造性。要使小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
吸引力来自活动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方式的变化多样。
(3)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