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科知识
第二节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命题点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与目标
小学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这种课程是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首先体现在由过去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转向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整合,以及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性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必须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向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真正体现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其次,重视体验。这一板块目标和其他部分不一样,几乎都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重视过程,重视参与,希望通过学习过程,获得对探究方法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个性、人格,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培养课程资源意识。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是很丰富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用作学习语文的资源。
命题点二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与实施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应该考虑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选材内容,考虑语文学习与优秀的语言文化的结合,考虑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社会等的结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经验、生活阅历等。
1.根据教材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
教材主题,往往涉及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社会、历史、地理、艺术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空白点,于平常处见不平常,就文章的主题、内容、形式和涉及其他领域的内容等加以整合,设计合理有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2.根据学生生活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和生活、和生活中体现的各种文化现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更具有实践机会,这就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就是强调要突出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要求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去,在动手做、实地考察、科学实验、采风体验、艺术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体悟人生。
3.根据社会、自然等文化姿源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
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各地的奇闻趣事、风俗人情、各种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历史名人、地理风貌等,都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都可以被有心的教师融入教学之中,经过整合,成为有价值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的方式方法,确定组织形式,进行人员分组分工等。
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还应注意其层次性。同样一个内容,不同学段学生来学习,应该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人员分工要恰当,要注意层次性和合作性,在分组时,应该综合考虑学习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有明确任务。组织形式可以包括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或其他多种不同单位的整合。
2.开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制定小组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间接资料和直接经验,形成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提高各种能力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法,一般包括网络搜索、图书报刊查阅、动手实践、艺术表演、专项研究、勘察设计、社会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
在学习中,要注意各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3.总结展示阶段
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获得的知识、提升的能力,也可以是参与学习者的态度与情感体验。展示的方式可以包括书面文字类(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客观性资料的收集、学习笔记、访谈记录、课题登记表、发言提纲、统计数据等),口头表述类(成果报告会、论文答辩会、主题演讲、小品表演等),实践制作类(小型展览、成果投放、实物成果、照片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