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三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各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下面结合实践和认识谈一谈以单元整组教学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想。
(一)导语导学,激发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地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导语导学、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本册两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
(二)初始安排,明确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学生困难可能会更多一些,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三)阅读之中,启发诱导
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教师的启发引导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例,本单元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好这几篇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四)课余时间,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课余时间也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方面及时给予指导,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时,教师应当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以同学生商量的口吻,作一些必要的提示,以便把丰富的学习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学习中,许多学生会满足于找相关资料,而不深入地阅读这些材料,去了解其包含的深刻含义,这样的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学生真正获得的并不多。此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一些建议。
比如:建议神话传说小组的同学从收集的整本神话故事中选择几篇认真读一读,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还可以学讲几个;建议民间工艺小组的同学查一查剪纸、中国结的含义:建议音乐戏曲小组的同学查查我国民族乐器、戏曲的主要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等。
在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方面,教师也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了跨学科整合,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了许多非纯语文的活动,如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等,这些活动如采用得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教学偏离方向,远离语文教学的目标,高耗低收。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指导学生采取灵活形式开展活动,可让学生写倡议书、建议信,办手抄报、壁报等,也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或少先队队会,还可以编演小品、编写广告等,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活动带来的快乐。
(五)园地展示,交流提升
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