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2:教育与生产力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其他社会现象均有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而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
人才的培养规格,直接反映在教育目的上。而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首先决定于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反而又制约着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方式所要求的劳动力规格,就成为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
2.生产力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
任何社会,任何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总是受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所制约。一般来说,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成正比的。
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4.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丰富、调整、更新和深化。
5.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的设备状况与社会生产力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更大提高。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和推动教育的发展。但教育也能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反作用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生产力是人类凭借和应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所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方面。而其中,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它还没有被应用于生产时,它还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精神财富。科学知识要从意识形态成为直接的生产力需要经过“物化”的过程。科学知识通过创造发明成为现实生产中的新工具、新工艺,这全是依赖于劳动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劳动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恰恰是依靠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了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
美国教育家鲍尔斯和金蒂斯提出的社会化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命题点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教育具有什么性质,这是由那个社会的社会政治经济性质直接决定的。教育的发展历史证明: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欧洲古代中世纪教育的神学性是由于宗教僧侣对教育的垄断;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性,则是由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决定。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第一,社会政治经济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第二,社会政治经济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
第三,社会政治经济也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上的优势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录像带、录音带等的审定,决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在一个社会里,要哪些人受教育,达到什么程度,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教育的结果如何,基本上都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不同社会关系的社会便有着不同的受教育权的决定方式。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在一个社会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为谁服务,这是由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结构、内容、管理体制
1)教育结构即教育的构成。教育的构成有两个维度:一是级别,即层次、程度;二是类别,即类型、种类。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结构、就业结构、生产部门结构的复杂多样决定的。但生产部门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层次和类型则首先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决定,是由总的教育规划战略决定的。
社会权力机构根据生产第一线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的需要,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比例、招生数量、专业设置等,以求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尽可能在级与级、类与类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2)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不同社会关系条件下的教育便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
3)教育的管理体制更直接受制于社会关系。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体制。
法国、日本:高度的中央集权,决定了学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
美国:地方分权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样决定了美国教育的地方分权制,各州有权根据各州实际情况确定颁行各种教育法规,而不是由中央一统到底。
中国:强调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而在教育上实行大政方针上的集中统一,具体实施上的地方分级管理,既有中央的集中,又有地方的灵活。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这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其次,教育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4.教育能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之间不断的互动,由作为政治信息传播的“教”和作为个体的“政治学习”以及内化的“化”共同组成。首先,社会对年轻一代进行政治文化教化,其次社会个体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客体,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政治性和社会性,内化和外化,能动性和主动性,极端性和延续性,共同性和差异性,都实现了互动过程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只有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才能实现。
1)途径:家庭、学校、社会政治组织、大众传媒。
2)方式:政治教育、政治模仿、政治专业训1练、政治实践。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