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命题点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课程、内容)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的策划设计过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最主要工作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实施方案,通称“教案”。
命题点二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系统理论。其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内核”,系统理论构成教学设计的“形式”。不管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教学设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手段、评价等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各种因素,发挥它们的整体效应。
(二)目标性原则
这是指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布鲁姆等人认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类。可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目标的单一性,建立包括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情意目标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群。当然,有些目标是无法通过某一堂课的教学就达到的。
(三)程序性原则
这是指教学设计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流程,将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构思,组织成一系列的逻辑环节或层次序列。一方面,教学层次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另一方面,教学层次的展开应与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基本一致,做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四)反馈性原则
教学设计既要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设计课堂提问、板书、演示及形成性目标测试练习,以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五)具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过程也许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一定的流程进行,但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并不一定会按既定的流程进行。因为,教学总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由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环境、过程中实施的,因此,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是特定的,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具体的。也就是说,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独特的,都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下产生的,又对当时的具体教学情境具有指导作用。
命题点三 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科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体现出国家对学科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起重要指导作用。同时,它又是评估和检查教学质量、考查学生成绩与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明确教学的方向,使教学设计达到规定的统一要求,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教材
对于教师来说,教材是媒介手段,对教学起着制约作用,教学设计不能脱离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系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来源。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可以促进学习迁移。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变平面的、书本的教学内容为立体的、活动的,包括引进补充教材和信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从中接受教育,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教学对象
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即学生现有水平与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把握学生认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向前发展。
(四)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导,既是教学设计者,又是教学实施者,因此教学设计依据教师自身条件的可行性是一个必要条件。教师的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各有差异,教学设计一定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审慎地对待自己的长短,充分把握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条件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问题。
【补充知识点】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教学设计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强调对外部环境的控制,目标设计中要拟定行为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注重学生行为的变化和强化,在媒体设计中强调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
认知主义理论着眼于认知结构及过程,探究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强调对学习者内部心理操作方式的指导。教学设计中的认知理论重视学习者内部的变化,在学科内容上更多考虑如何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形成“结构”,让其呈现方式与学生内部心理加工方式相对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及学习内容的分析,以确保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协调性。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只起到帮助和促进的指导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六)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系统方法把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属性上,放在其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教学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教学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多种作用方式,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备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