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学实施
第三节 教学原则
命题点一 教学原则概述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贯彻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能够为各种矛盾的转化创设条件。
命题点二 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直观性原则
1.基本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由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直观教育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③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三)巩固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
③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原则
1.基本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循序渐进原则是对中外教育遗产的总结,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教材本身的逻辑体系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
③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和改进优异学生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优秀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的教育目的中个性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原则是由认识的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②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全真卷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各类试题汇总 | 《小学综合素质》提分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