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常识
1.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在公元前45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造了原子这个词语。
2.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到2007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原子序数大于82的元素 (即铋Bi及之后的元素)都是不稳定的,会进行放射衰变。原子序数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原子序数为43和61的元素(即锝Te和钷Pm)没有稳定的同 位素,会进行衰变。
3.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4.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带正电荷的离子称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阴离子。
5.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和低分子化合物,或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
6.化学品
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都属于化学品。
7.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8.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是不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亲水作用/疏水作用等。这种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容易打开或重新组合,是形成分子空间排列和架构的重要作用力.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9.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涉及分子中元素的交换和化学键的转移、形成或消失。化学反应形成的改变既可令很多独立的分子结合.也可将一 个较大型的分子拆开成为很多独立的小分子,甚至是同一分子内有原子移动,即使原子的数量没有改变,但仍会构成化学反应。
10.质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1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1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是物质的属性,它不是凭空产生或消失的,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在一个没有净电荷出入其边界的系统,其中正负电荷电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生物学常识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大多数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 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信 息。
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植物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2.生物圈中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根据其各异的形态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人 们生活中食用的海带和紫菜都属于藻类。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常见的有葫芦藓等。蕨类植物根、茎、叶里 都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多数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结种子,常见的有铁线蕨、满江红等。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如 松树、铁树)和被子植物(苹果、核桃),被子植物又根据子叶的数量分为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大豆)。
植物在生物圈中为动物提供食物.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植物的绿色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植物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3.生物圈中的人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生物圈,靠消化系统(如胃、肝 脏、小肠)吸收营养;靠呼吸系统(肺和呼吸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代谢废物靠排泄系统(主要是肾脏)排出;靠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在体内运送各类 物质。
人类大脑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脑具有语言中枢。激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人在年幼时如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分 泌过量会导致巨人症: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量会导致肢端肥大症。年幼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成年人食物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 病).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4.生物圈中的动物
根据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如腔肠动物(水螅、海蜇、珊瑚虫)、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线形动物(蛔 虫)、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软体动物(田螺、扇贝、生蚝)、节肢动物(昆虫、蜘蛛、虾)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两栖动物(青蛙、大鲵、蟾蜍)、爬行动 物(蛇、蜥蜴、鳄鱼)、鸟和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等脊椎动物。
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哺乳动物而言,动物的运动主要是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5.细菌、真菌和病毒
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有着相似的营养方式。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和真菌属于不同的类群.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 式。例如,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而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真菌的类群主要包括蘑菇、木耳、酵母和霉 菌。细菌种类繁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有大肠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等。
病毒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人类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感冒、肝炎、禽流感、狂犬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病毒引起)等。
6.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是通过生殖不断产生新个体。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
受精卵中含有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就是决定后代个体特征的一整套指令。遗传信息包含在基因中,不同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表达。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本来没有生命.从原始的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物种丰富的生物世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用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