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面试 > 正文

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1批)

“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1批)”由,更多关于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答案,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或微信搜索“万题库教师资格考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文言字词。

  2.回顾文章内容

  (二)朗读课文,分析文本

  朗读并试背诵课文,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明确】三个分论点。1.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2.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3.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明确】“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明确】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明确】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三)对比阅读,分析语言

  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两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

  《寡人之于国也》:整齐的排偶句式,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容不迫的语言,具有雄辩的气势。

  《劝学》:善于使用比喻说理,正面设喻与反面设喻结合,设喻与说理结合灵活,善于运用排比句,文章富有气势。

  (四)迁移拓展

  《劝学》这篇文章是以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在课文中,他强调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明确】这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这正是荀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五)作业小结

  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短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谈如何引入多媒体教学。

  【参考答案】

  文言文教学,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授《劝学》,我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帮助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总之,通过读贯穿始终,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理解鉴赏文章,最终达成本文的教学目标。

  2.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的。

  【参考答案】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因此在解决这一重点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课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的,但这篇课文却形象清新、脸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因此,分析比喻中寄寓的道理就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您也可以关注微信获取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答案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

微信号:wantiku202

考后发布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微信账户:万题库辛老师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推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成绩于2018年3月6日公布

  2017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合格标准(笔试+面试)

  考试吧整理:各地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

  各地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专题

  考试吧特别策划: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2018教师资格统考时间 | 2018教师资格报名时间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