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出新课
诗词导入,教师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是描绘什么的诗词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山水,诗人通过文字描绘出山水之景的美,那么画家笔下的山水景色又有什么魅力所在呢?进而引出课题《山石画法》。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欣赏感知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中国绘画中,以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要画种;从色彩上大致分为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和金碧山水。
2.具体分析
利用课件展示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画作中山石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近景画得具体,远处的山画得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的山墨色较淡。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山石的画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石起手当分三面,表现体积,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分,表现阴阳向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很多皴法表示山石肌理,而这幅作品就是采用了披麻皴的技法,披麻皴的特点是:因其线条形状似麻披散的样子,基本型是略带弧度的松软线条。
3. 教师展示多幅中国山水画,并引导学生分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山石的其他皴法和用笔特点。教师根据小组代表的回答进行总结:斧劈皴:皴形状如刀砍斧劈成的效果, 表现石质坚硬,棱角分明的山石;以中锋侧锋用笔为主;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
(三)示范讲解
1.教师演示
教师介绍水墨工具笔墨纸砚用法,演示山水画的绘画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观和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纹理。
(3)擦:皴的辅助手段,增加山石的纹理感。
(4)点:丰富山石体的内容。
2.课堂练习
用水墨和线条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并提醒同学注意卫生以及画石时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
3.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创想。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山石的结构和皴法特点等方面交流评议,教师总结评议。
4.小结作业
(1)总结:中国山水画除了表现现实中的山水景色之外,更多的是寄自己的情感与画作之中。所以在构图上也要注意留白等。
(2)作业:同学们课下到博物馆的书画厅或是网站中观察其他中国山水画,了解不同构图所能传达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几种常见的皴法?
【参考答案】
披 麻皴: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 疏松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斧 劈皴:即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遒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 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皴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 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
2.简要介绍山水画画法和步骤?
【参考答案】
首 先要勾出整幅画的构图,安排好建筑、树木、天地、山石的位置,用淡墨勾出基本形状,分别进行皴、擦,表现质感和前后层次,再用淡墨完成点、染,最后着色。 近处的石头、草坡先铺一层淡赭石,再染花青墨。远山用淡花青墨染出,不勾线。建筑、树木依照自然施以色彩,完成后题款用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