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于5月18日-19日进行,下面考试吧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面试真题”,请广大考生参考使用。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2.内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基本要求:
(1)体现时政性;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说一说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你是如何导入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19大报告,习近平主席谈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视频节选。
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来了新的主要矛盾。那么在主要矛盾转化后社会的态势又会怎么变化?
继而导入新课《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主要矛盾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几组图片。
第一组图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强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第二组图片:出示美丽城乡、教育均衡、电商扶贫、家庭医生、阅读空间、棚户区改造等现状图片和关于人们内心真正需要它们的图片的对比图。
第三组图片: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比图;城乡发展对比图。
同桌之间合作探究(1)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很多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都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2)通过这些图片,我国更加突出的问题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出示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等相关图片。
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推动,有哪些好的办法?
请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要健全民主制度,发挥民主协商作用;要坚持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简单概括为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思考一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解决主要矛盾做些什么?
最后师生明确: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时事政治,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并做好中学生的职责,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主要矛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战略研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解决主要矛盾。
课后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关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国家还做了哪些具体举措?
【板书设计】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的内容
2.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参考答案】
①实施区域发展总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②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细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空间尺度,明确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
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2.你是如何导入的?
【参考答案】
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谈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视频节选,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学生回答之后我进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明白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来了新的主要矛盾。
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视频具有吸引力,而且比较简单方便的就可以得出答案,另一方面视频可以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时政的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内容: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请举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请你谈一谈本课的三维目标。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分别展示:购买奥运纪念品、写信反映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免费参观博物馆等图片,请学生感受这些分别属于我们生活的哪些领域,并思考这些领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进而导入新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教师针对导入时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讲解:购买奥运纪念品这种经济活动和奥运会这一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一国能够承办奥运会又和自身的综合国力、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无关系,但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活动一:在此基础上,请同桌之间任选导入中的其余两个案例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情形。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注意结合高一所学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内容。
随后请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师生最后总结得出:在社会生活的这三个领域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文化反作用
活动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对当时欧洲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于五四运动以及后期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案例中表现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哪些不同影响?这些不同影响又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学生讨论后,各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1.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2.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请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后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通过评析认识到文化虽然由经济、政治决定,但并非简单的是前二者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请学生代表结合教师板书及自己的笔记,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作业:1.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影响,并形成书面结论,下节课分享;
2.预习下节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板书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二、文化反作用
积极——促进
消极——阻碍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举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顺利申办就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典型体现。我国能成功举办08年奥运会,并且能顺利申办冬奥会,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国力以及国际政治影响力迅速提高,所以才能顺利申办此类文化活动和赛事。而此类文化赛事的成功举办或者申办又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2.请你谈一谈本课的三维目标。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学生特点,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理解经济对政治和文化的决定作用及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反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分析概括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明确文化对经济政治的重大作用,并重视文化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重庆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2.内容: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基本要求:
(1)运用案例教学;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说一说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2.你觉得本节课你的教学亮点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教师以为学生们播放动画片《纸上谈兵》和《自作聪明的驴》为契机展开教学,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上述两个小故事都阐述了什么道理,它们其中有共性的地方吗。收集学生们的答案,予以总结,并导入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和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和哲学依据。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2)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学生回忆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师引导二者关系即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A.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只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举例说明:马谡失街亭、宋江三打祝家庄。
(4)结论:意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课件上关系图为例,详加讲解。
2.实事求是
过渡:再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德育渗透点)为导入口,辅以歌曲《东方红》和《春天的故事》,导引出“实事求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在周围生活中见过哪些花草树木,教师巡视,并给每个小组给予点拨,之后请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1)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必须从“事实的总和”出发,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把握事实”,而不能从部分事实出发,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否则就要犯错误。以“盲人摸象”为例,详加讲解。
(2)必须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刻舟求剑”为例,详加讲解。
结论: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二者关系
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讲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以“行业组图”为例,辅以歌曲《时代栋梁》详加讲解。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以“和谐社会组图”为例,辅以歌曲《走向复兴》详加讲解。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以“青藏高原铁路组图”为例,辅以歌曲《天路》详加讲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联系,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意义与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前提。
作业:
“按图索骥”、“郑人买履”和“南辕北辙”,各阐述了什么道理,进行说明?
答案要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板书设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尊重客观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我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与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此概念是理解本节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前提,也是理解本书其它观点的基础,为今后其它哲学常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意义与作用。是本节的基础观点,是学生能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前提,其作为方法论直接决定学生们今后是否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道路。
【难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联系。是理解本科基本观点的基础,为今后其它哲学常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意义与作用。是理解本节的基础观点,是学生能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前提。
2.你觉得本节课你的教学亮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由于哲学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引用了很多小故事和小案例,通过故事或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时,我引用了马谡失街亭、宋江三打祝家庄两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