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面试 > 正文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地理

来源:考试吧 2019-5-20 10:27:06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如期举行,考试吧在考后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面试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使用。祝大家面试顺利!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江苏省苏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经线和经度

  2.内容: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国位于东半球。

  

  活动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

  1.找出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说出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2.看看0°经线和18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分别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

  3.基本要求:

  (1)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2)要有适当的互动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4)讲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判读方法。

  答辩题目

  1.说出经度的判断方法。

  2.简述板图板画的教学意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我们观察一下,地球仪上除了地轴、南北极点还有什么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的经线和纬线。

  1.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经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活动】

  (1)分别请同学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经线。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并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经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经线的定义: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2)经线的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③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画出任意一条经线,并观察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2.经度

  转承: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经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师生共同归纳】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环节三:课后作业

  课后自学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定义、特点

  2.经度

  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答辩题目解析】

  1.说出经度的判断方法。

  【参考答案】

  

  (1)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数值逐渐增大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质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东西经度不同)。

  2.简述板图板画的教学意义。

  【参考答案】

  (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2)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

  (3)利于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4)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利于化难为易。

  (6)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7)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初中地理《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河南省新乡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2.内容: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图7.38)。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图7.39)。

  

  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因此,印度降水量是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图7.40、图7.41)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图7.42),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活动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1.对照图7.42与图7.43,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3.对照图7.42与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3.基本要求:

  (1)要有学生犯错以及纠错环节。

  (2)课堂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3)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内容。

  (4)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辩题目

  1.简述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2.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和多媒体导入。回顾印度存在的人口问题,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提问印度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印度水旱频发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印度的季风气候

  (1)探究气候特点

  教师在PPT上出示“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提出相应问题:孟买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巡视,适当点拨这种类型图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孟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这也是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其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教师出示“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学生结合教材先分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创设情境:同学们,图片中是印度女孩韦沙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季风的成因,思考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在雨季,影响印度的西南季风非常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所以,印度的降水量时间分配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而这也影响了印度农业生产的稳定。

  2.印度的粮食生产

  (1)主要粮食作物

  教师介绍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展示素材: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介绍水稻和小麦的相关习性。

  (2)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展示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学生活动:阅读图片,4人一组讨论、猜测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说说该作物分布与该地地形、气候的关系并填入表格。

  

  验证猜想:呈现“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验证学生猜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对地形、降水、温度的要求都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结合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环节四:小结作业

  作业: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而该国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生产不稳定,印度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呢?大家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季风气候

  (1)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明显旱、雨两季

  (2)水旱灾害频繁

  2.粮食生产

  (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2)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2.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设悬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在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1)科学性。地理学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所以我们在不管是在内容上的组织还是语言上的组织都要注意科学性。

  (2)启发性。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者未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把注意力长久的锁定在课堂上。像一些方法比如设悬法、生活实例法、视频法等在地理学科里面是很容易出彩的一些导入技巧。

  初中地理《黄河及其治理》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湖南省浏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黄河及其治理

  2.内容: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现在看来,这“天上”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图2.41)。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年径流量只有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上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图2.42),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地上河”。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图2.43),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半个多世纪以来,黄河安全度过多次大的洪峰,避免了洪水的灾害。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讲清楚黄河的忧患和治理措施。

  (4)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简单介绍黄河出现的凌汛和地上河现象。

  2.你认为地理教学中展示相关视频的作用有哪些?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疑导入法。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提问学生对黄河的认识,顺势提出:黄河除了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外,还有哪些消极影响呢?又应该如何减少这些影响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走进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黄河的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及“中国气候类型图”组织学生自主读图,概括黄河的特征。

  【学生活动】读图得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呈“几”字形;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黄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教师活动】补充:黄河的支流包括汾河、渭河、湟水等。展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相关资料,介绍黄河的母亲河的由来。

  2.黄河的忧患

  【教师活动】出示:凌汛、水土流失、地上河等词,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概括黄河出现的忧患。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得出:

  上游:气候干旱,部分河段初春时易形成凌汛。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教师活动】总结概括上游的凌汛出现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区并介绍凌汛的危害。播放视频片段《地上河的危害》。

  3.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提问:你能否针对黄河的忧患给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呢?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

  

  【教师活动】总结黄河治理的措施,展示我国目前对黄河治理的相关新闻。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谈谈如何从个人角度去爱护黄河呢?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画黄河流域图。

  【板书设计】

  黄河及其治理

  一、特征

  发源地、分段、流经地区

  二、忧患及治理

  上游:凌汛——水利工程

  中游: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下游:地上河——大堤、工程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单介绍黄河出现的凌汛和地上河现象。

  【参考答案】

  凌汛:是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黄河在我国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容易发生凌汛。黄河在该河段,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每年封冻、开河存在时间差,当低纬度地区未封冻河段的河水流向高纬度地区封冻河段时,受河中冰坝阻挡,易发生漫滩、甚至决口。

  地上河:由于上游来水量小等原因,河床条件发生变化,呈现出宽、浅、散、乱的特点,河势摆动频繁,滩岸坍塌严重。河道泥沙大量淤积,部分河段淤泥高达2米多,河槽萎缩,河床过水断面不断缩小,致使同流量情况下水位大幅度抬升。我国黄河的下游容易形成地上河,由于携带了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黄河干流进入比降平缓的下游平原地区后,径流动能不足以输送携带的大量泥沙。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以上,成为地上河的代表。

  2.你认为地理教学中展示相关视频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地理教学是兼具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一门学科,其中涉及非常多的地理概念、原理、现象、成因等。在地理教学中展示相关视频很有必要。我认为在教学中展示相关视频的作用以下几点:

  (1)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教师呈现相关的视频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直接调动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另外一方面,学生对于视频的内容往往会充满好奇心,对视频中的内容有较强的猎奇心理,所以播放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地理教学中,部分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适当地展示相关视频可以化抽象为具象,方面学生理解;同时,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可以调节学生绷紧的神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视频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利用教学视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推荐:

  各地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合格标准(笔试+面试)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 教师资格报名时间

  2010-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各地2019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时间及认定通知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pdf下载热点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