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面试 > 正文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

来源:考试吧 2020-1-5 22:01:16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答导入。展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范围,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区,平时常说的“南方北方”以何为界?带着问题,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7找出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以什么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学生总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淮河为界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回归教材,思考秦淮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师生总结】秦淮一线除了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之外,还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小麦与水稻、旱地与水田、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PPT展示《南北地区分区的自然差异》,提问:

  (1)我们是根据什么条件东部季风区划分成四个分区?

  (2)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四个分区在哪些自然地理因素方面还有差异,尝试总结为表格。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根据水分和热量进行划分。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南北方人文环境差异》,提问:

  (1)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明显的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区别?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南方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此外,人们的文化风俗,如: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相同。

  【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地区居民建筑实景图》。提问:

  (1)南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有什么最明显差异?

  (2)原因是什么?

  【学生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多为平顶屋,可以节省建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方便排水,居民建筑屋顶坡度大。

  【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交通线路示意图》与《南北方工业分布示意图》,提问:

  (1)南北方的交通方式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师生总结】北方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地区的内河运输较为普遍。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在资源蕴藏量上,北方具有较大的优势。

  环节三:巩固提高

  根据所学知识,将南北差异总结为表格。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询问家人朋友还有哪些南北差异。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频发?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在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而季风的到来携带着大量的水汽,当雨季来得早,又去得迟的话,蓄水排水系统承受的压力会过大,自然发生洪灾。旱灾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溉补水不足,致使土壤水分欠缺,不能满足农作物、林果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减产或绝产的灾害。若雨季来得晚,又去得快,那么雨水不足,旱灾又出现了。

  2.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参考答案】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尤为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动导入,创设情境。好的导入能够抛砖引玉的效果,通过打开视听体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发现。

  (2)设置疑点,提升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架构,同时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动机。

  (3)动手实践,合作参与。善用实验、绘图、列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进行探索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思辨意识与创造能力。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通知自身实践获取了新知,不仅印象更加深刻,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高中地理《城市化及其特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深圳的崛起》片段,学生观察深圳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区范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量人口流入深圳寻求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城市是如何产生的?现在的城市又具有哪些特点呢?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了解城市化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一幅城市地域扩展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

  (1)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城市的用地规模或者地域范围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1)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多。(2)城市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

  【教师总结】随着一个地区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师活动】继续设置问题:

  (1)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

  (2)哪一个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自主思考。

  【教师总结】城市化三大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出示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图中能看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有什么特点?导致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世界城市化速度加快。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师总结】1950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能看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出现了很多大城市。

  【教师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口和财富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城市之间出现新的城镇,城市间的分界线开始模糊,并形成城市群和大城市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两个知识窗,请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探究:

  (1)西方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怎样的?

  (2)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展开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1)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第一产业比重大,属于缓慢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大幅度扩展,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

  (2)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高度集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低价上涨,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好。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谈城市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增长了见识,生活更加便利,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生活所在地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调查,写成小报告。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高度集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低价上涨,居中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好。

  2.请你谈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本质

  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三个重点。

  (2)育人价值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时,理解并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据此课程标准给出了针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提问】

  (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以荒漠为主的景观。

  (2)原因:

  

  2.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物的作业)。

  【学生活动】思考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教师讲解】气候异常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特别是在持续少雨的年份,能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思考人类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哪些活动影响到荒漠化的形成?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参考答案】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2.板书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

  地理板书的设计,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地理教材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地理板书的生命,也是地理板书设计的根本原则。

  ①内容科学:一方面是指以文字正确表达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要求脉络清晰、高度概括;另一方面,对于地理板书中各种文字、符号、图表要准确、精炼。

  ②形式科学:结构合理、简明扼要、形象直观的板书。

  (2)针对性原则。地理板书的设计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抓住地理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做到详略有度、轻重有别、层次分明。

  (3)启发性原则。一是板书的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二是板书的形式布局要有启发性。(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的内容实质及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设计出结构合理、思路简洁、层次分明的板书,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4)美感性。设计地理板书时要做到:纲目层次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形式结构合理、文字工整流畅、符号清晰美观、布局匀称得体、文字大小适度、颜色搭配合适(可适当用彩色粉笔)等。

  (5)完整性。一堂课上完,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完整的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切忌边讲、边写、边画、边擦,讲完擦光,以免影响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考试学习
获取教师考试动态
获取教师模拟试题
获取教师考试技巧
获取历年真题试卷

教师万题库 | 微信搜"万题库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2020教师资格报名时间及入口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费用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及官方网站各地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

  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汇总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