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2020年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试讲题目一:《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1题目: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掌握多角度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2〉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互动环节;
(3)十分钟之内讲完。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练习过书法呢”?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那同学们认识这幅书法作品是什么字体吗”?继而向学生讲解书法是有书体的分类的,我国的书法像中国画一样也有很多珍品,由此导入新课《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环节二:思维拓展,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王羲之《兰亭序》作品,介绍这幅作品属于行书,并且简单介绍书法的分类。提问学生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感觉到非常的秀美感觉这幅作品像一首抒情诗,教师继而总结《兰亭序》的书法风格是秀美多字、沉稳内敛。
环节三:对比观察,形式分析
1.教师继续呈现《兰亭序》,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字有什么特点,由此总结出字字意别、疏密有致、行与行顾盼生姿的章法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用笔特征,并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作品用笔是变化多端的,教师继而总结用笔的特点:正锋测锋、转笔折笔。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局部的“坐”、“丝”、“乐”、“慨”等字内部的特点,由此总结出《兰亭序》的用笔加入了牵丝映带,使点画更为婀娜多姿,起到了装饰作用。
4.教师提问学生作品中的“之”字有什么特点,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总结出作品中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神采。
环节四:总结领悟,感受内涵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兰亭序》创作背景,结合文意体会书法家积极入世的情感。
2.教师向学生介绍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的发展演变与各种书体的特点。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篆书笔法、结构较为复杂;隶书比篆书书写简易,字形结构扁平,笔画轻柔丰满,圆转的意味格外浓郁;草书笔画相连,省减连点,变化莫测;楷书结构方正。
环节五:比较欣赏,巩固升华
教师请学生任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从章法结构与用笔特征等方面进行欣赏。
环节六: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并且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祭侄文稿》200字的欣赏、评述。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二:《环境雕塑设计》
1、环境雕塑设计
2.内容:
(1)环境雕塑是安置在公共空间美化和装饰环境的雕塑作品,是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雕塑与地区文化互为映衬,在美化环境﹑体现本地文化、彰显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环境雕塑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定稿、放大制作﹑运输、安装及后期处理、布置雕塑环境等。
3基本要求:
(1)10分钟之内讲完;
(2)教学过程中至少要设置3个有效提问;
(3)注意教学过程中要有互动;
(4)通过演示和板书,知识点讲解清晰和完整。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汉代的《击鼓说唱俑》和秦代《秦始皇陵兵马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并提出问题:古代的雕塑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总结:秦代雕塑写实逼真,汉代雕塑写实生动。进而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雕塑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它与传统雕塑有何不同呢?从而揭示课题《环境雕塑设计》。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概念
①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问问题: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雕塑作品?谈一谈对雕塑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所谓雕塑,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与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②展示《黄河母亲》《圣德列萨祭坛》《和平少女》等作品,引导学生找出属于环境雕塑的作品。
学生练习,教师总结:在公共空间美化和装饰环境的雕塑作品称之为环境雕塑。
2.作用、特点
①欣赏《黄河母亲》,这件作品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一位母亲侧卧怀抱着孩子,眼神安逸慈祥。
②看到作品时有何感受?作品传达怎样的思想?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整体造型由“母亲”和“男婴”构成,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作品是同类型作品中较早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气度大方、不断创造文明的时代精神的作品;暖色的花岗岩与黄河的颜色相呼应,形体块面处理单纯化。
③对比《黄河母亲》与《国王与王后》,探讨作品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黄河母亲》位于黄河的上游兰州,暗示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儿女。《国王与王后》位于自然环境中,衬托增加了这尊雕塑意味无穷的历史感与神秘感,这仿佛是向人类原始文明的呼唤。总之,环境与雕塑的寓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活动三:示范讲解
1.教师以“孔雀”为例,具体示范雕塑的制作过程。
①构思主题②描绘定稿③选择相应材料④调整细节,制作成品。
2.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创作时间为20分钟,确定主题,进行创作。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同时提示创作要点: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符合环境意义。
活动四:实践展评
在学生创作完成后,以“环境雕塑设计展”为主题,进行班级展览,同时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可从造型、寓意、作品与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环境雕塑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环境的美。
2.寻找身边的环境雕塑,并查找资料了解雕塑背后的意义。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三:《中国民间美术》
1.题目:《中国民间美术》
2.内容:
1.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作的用以表达审美理想、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的和日常生活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2.常见的民间美术品类有:剪纸、年画、刺绣、皮影、面具、木偶、玩具、木雕、泥塑等。由于依据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民间美术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平面造型、立体造型和综合造型。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门类;
(3)重点赏析图中所示作品,总结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
(4)教学结构和节奏合理, 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5)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试题解析】
一、引大入胜,情境导入
视频展示,创设情境。为学生展示“剪花娘子”库淑兰剪纸创作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和提问:视频中的这位老大娘叫库淑兰,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凭借一把剪刀,一双巧手,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农村老大娘也能成为艺术家么?为什么?以此引出伸民间美术》的话题,顺势导入新课。国华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1、初识作品:
教师:多媒体展示库淑兰等民间艺术家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作品,提问: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你能尝试说说什么是“民间美术”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教师引导总结并明确:民间美术就是普通劳动人民制作的美术作品,用以表达审美理想、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的和日常生活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1、多媒体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皇现一组民间美术的作品,提问:民间美术都有哪些品类?
明确;常见的民间美术品类有剪纸、年画、刺绣\皮影、面具、木偶、玩具、木雕、泥塑等。
2、提问:如果进行造型特征,你会如何将这些作品归类,常识为它们的分类起个名字。明确:按照造型特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平面造型、立体造型和综合造型。
四、赏析作品,总结归纳
1、教师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春来了》,请学生从造型、色彩等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总结:作品造型夸张、用色生动。深红色的小马与黑色装束、白色面孔的人物构成画面主体,与黄、绿、蓝、白、红、黑等符号化的不同图案构成了和谐的整体。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和相互呼应,画面中的形象活泼而充满律动感,色彩既稳重又协调,形成了艳丽而不失明快的乡土浪漫风格。
2、教师展示更多民间美术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你能尝试总结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么?
明确:民间美术具有造型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造型特征,同时作品中蕴含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景,作品具有寓意性和象征性。
五、巩固练习而
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以及这件作品的艺术特征,将自己的观点与全班同学分享,并相互评价各自的观点。
六、巩固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习态度,并做情感升华。
七、课后拓展
有人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同意这种观点么?撰写一篇短文论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四:《现代雕塑-母与子》
1.题目:《现代雕塑-母与子》赏析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在教学中提出3个有效的课堂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了解现代雕塑的特点。
【试题解析】
一、引人入胜,歌曲导入
演唱歌曲,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营造活泼氛围,老师为学生演唱歌曲《母亲》,并且
提问:这是赞颂谁的歌曲,你和母亲有哪些难忘的回忆?以此引出《母与子》的话题,顺势导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初步感知:华
1、初识作品
教师多媒体展示亨利.摩尔的《母与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作品,提问: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2、认识作者
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与课本中的内容,分别介绍自己所明确:亨利。摩尔,英国雕塑家。摩尔的雕塑不仅受古希腊文化、原始艺术风格、墨西哥玛雅文化等影响,更与他个人经历和爱好息息相关。
三、深入理解,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采用“四步法”进行赏析,明确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步骤。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作品,明确:描述:以为母亲斜卧在地,怀里抱着较小的婴儿。分析:这件作品主要运用了凹陷、孔洞等创作手法,凹凸、虚实的处理使雕塑本身充满强烈的张力,从不同角度欣赏均有奇异之美,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解释:作者不想表现女人的美丽,而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女人的坚强”,更注重认像心理和精神的传达。评价:亨利.摩尔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作品充满强烈的个人色彩,更加贴近自然界的物象,散发出一股神秘的力量。
四、总结归纳,掌握知识
1、提问: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母与子》我们能总结出亨利摩
尔的艺术基本特征么?
明确:他的创作最重要的特色是每一件作品有其本身内在蕴积
的能量。他不追求作品愉悦人的感官,而是表现一种感人的精
神力量。
2、为学生再展示几件现代雕塑的作品,并提问&是否通过亨利,摩尔和其他艺术家的几件作品可以归纳出西方现代雕塑的特征?明确:现代雕塑更多采用抽象性的语言,远离物质而接近本质,否定传统的形态与艺术表现形式。
五、巩固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习态度,并做情感升华。
六、布置作业感
欣赏亨利。摩尔的其他作品,用电子相册的方式制作亨利,摩尔的艺术导览小册子。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五:《中国古典园林》
1.题目:《中国古典园林》
2.内容:
1.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园林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营建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空间,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中国古典园林可称为“立体的山水画”,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 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以苏州园林为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3)教学结构和节奏合理;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4)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试题解析】
一、引大入胜,音乐导入
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播放昆曲《牡丹亭》选段,并提问:这是哪的地方戏曲?因为曲情与园林艺术情景交融,以此引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话题,顺势导入新课。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多媒体展示古典园林的相关纪录片片段,边看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明确: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识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1.教师展示一组古典园林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在园林中都能够:看到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明确:山、水、植物与建筑。
3.继续欣赏并,提问:园林建筑中都具有哪些建筑形式?
明:确:园林建筑按照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分为厅堂、楼阁、亭、廊、肪、榭、轩、斋、房、室,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的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
4.展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从结构特征、造园手法等方面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并思考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苏州园林的自然美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在造园手法上有借景、分景、对景等方式体现美学意境,苏州园林的造景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在具体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 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里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想象可以自由延伸。这里所蕴含的诗情而意,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积极思考,总结归纳
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分组讨论,师生总结:中国园林的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布局,随着曲折的道路与游廊前进,景色依次展开,变化不断。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华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五、巩固练习
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想对比,说一说其中的不同。总结:欧洲园林强调对称工整的人工之美;中国园林则强调“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
六、巩固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拓展
假设你是某著名园林景点的导游,试着设计一份关于该园林游览的讲稿。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六:《古罗马建筑》
1.题目:《古罗马建筑》
2:内容:
(1)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系统,在椭圆形竞技场(又称罗马大斗兽场)中,建筑外围有三层立柱,其中最底层采用的是托斯-卡纳柱式(多立克柱式的简化变体),第二层用的是爱奥尼亚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自下往上显得越来越轻盈。水平两柱之间是拱券结构,拱券可以以较小的构体实现较大的空间跨度,在结构上非常优越,是古罗马人从伊特鲁利亚人那里借鉴而来,椭圆形竞技场采用连续排列的简形拱券包围起巨大的观众席与角斗场地,最多可容纳5550名观众,规模惊人。
(2)古罗马建筑师还充分开发了火山灰加石子的混凝土材料。与石材相比,混凝土更轻,修造与运输更加便利,可满足大型建筑的需求,借由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古罗马建筑师完成了对古希腊成就的超越。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以椭圆形竞技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罗马建筑的特征;
(4)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试题解析】
一、激发兴趣,视频导入
为学生播放电影《角斗士》片段,边看边提出问题:他们在做什么?背景中的建筑你认识么?以此引出古罗马建筑的话题,顺势导入课题《古罗马建筑》。
二、了解历史,初步感知
1、教师为学生讲述古罗马的起源与历史概况,学生在聆听中初步了解古罗马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2、初步感知古罗马建筑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古罗马建筑的影像,边看边提出问题:这些古罗马建筑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回答问题,如:雄伟、壮观、体量巨大等。
三、赏析作品,深入理解
1.多媒体展示古罗马建筑《椭圆形竞技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形竞技场》的外形以及第一印象。明确:从外观上它呈椭圆形,表面布满蜂窝式的孔洞,建筑体量巨大。
2.展示《椭圆形竞技场》每一层的柱式图片,思考:每一层的柱式有什么区别,你认识这些柱式么?
明确: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系统,在椭圆形竞技场(又称罗马大斗兽场)中,建筑外围有三层立柱,其中:最底层采用的是托斯卡纳柱式,第二层用的是爱奥尼亚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自下往上显得越来越轻盈。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回答:《椭圆形竞技场》形似蜂窝状的结构是什么?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明确:水平两柱之间是拱券结构,拱券可以以较小的构体实现较大的空间跨度,在结构上非常优越,是古罗马人从伊特鲁利亚人那里借鉴而来,椭圆形竞技场采用连续排列的简形拱券包围起巨大的观众席与角斗场地,最多可容纳5500名观众,规模惊人。
四、总结归纳,掌握知识
1、展示古罗马建筑的细节图,与古希腊和中国古典建筑做对比,思考:古罗马的建筑材料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
明确:古罗马建筑师还充分开发了火山灰加石子的混凝土材料。与石材相比,混凝土更轻,修造与运输更加便利,可满足大型建筑的需求。
2、根据所欣赏的古罗马建筑作品,回答:古罗马建筑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借由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古罗马建筑师完成了对古希腊成就的超越。
五、巩固小结
选取教材中自己喜欢的古罗马建筑作品,用口述或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习态度,并做情感升华。
七、布置作业
建筑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思考如何保护好古罗马建筑,并撰写短文。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七:《浅浮雕赏析》
1.题目:《浅浮雕赏析》
2.内容:
(1)浮雕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是雕塑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浮雕附着在平面底板上,有凹凸起伏和前后高低的层次变化,因,此造成不同受光面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浅浮雕较之高浮雕的形体起伏不太大,明暗,对比不太强烈,但轮廓的边缘体积较厚饱满,适合建筑表面装饰。《受伤的母狮》(浮雕,大理石)亚述时期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以《受伤的母狮》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浅浮雕的基本知识;
(4)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试题解析】
一、激发兴趣,图片导入
为学生学生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机组浮雕作品,请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一组,讲讲其中的故事,教师进而追问是否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了哪种雕塑形式?以此引出浮雕的话题,顺势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概念
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组浮雕的作品,并提问这种雕塑作品的类型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它们,尝试为它们起个名字。明确:这些雕塑叫做浮雕。浮雕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是雕塑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浮雕附着在平面底板上,有凹凸起伏和前后高低的层次变化,因此造成不同受光面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提问:这些浮雕作品之间有何区别,是否可以将其再进行分类?
明确?浮雕通常因形体凹凸的厚薄不同而分为高浮雕与浅浮雕。
3、浮雕艺术与圆雕有何不同?
明确:浮雕的形体结构与圆雕有显若的区别:圆雕占有三维空间,是立体的;浮雕形体却是附着在各种载体上,形体的轮廓线近似绘画,相对趋于平面化。
三、赏析作品,深入理解
向学生明确深入探究浅浮雕艺术。
1、多媒体展示作品《受伤的母狮》,提问:尝试描述作品中的形象,并将其在浮雕类型中归类。明确:作品描绘了中箭受伤后后肢瘫软,而依然竭尽全力、昂首挣扎的母狮形象,属于浮雕当中的浅浮雕作品。
2、提问:这一形象有何给你怎样的感受,试分析其艺术特征。明确:母狮形象丰满,造型结实,突出地体现了亚述帝国的艺术家善于细致入微地刻画形象的高度艺术才能。传达出动物内在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亚述人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壮美”。
3、提问:试想这一浮雕作品是雕刻在哪的?
明确:作品雕刻在亚述王宫的墙壁之上。
四、总结归纳,掌握知识
教师呈现高浮雕作品《命运年女神》,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对
比高浮雕的作品,浅浮雕艺术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明确:浅浮雕较之高浮雕的形体起伏不太大,明暗对比不太强烈,但轮廓的边缘体积较厚饱满,适合建筑表面装饰。
五、巩固练习
教师呈现古埃及浅浮雕作品《梅和他的妻子》,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习态度,并做情感升华。
七、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手边工具,制作一件小的浅浮雕作品,进一步感受浅浮雕的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略
相关推荐:
2021教师资格报名时间及入口 ※ 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 教师资格考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