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面试 > 正文

2021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案

来源:考试吧 2021-5-15 21:29:33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21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案”,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案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2021上半年教资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5.15上午】

  1《廉颇蔺相如咧传》分析廉颇人物形象就最长的那个自然段分析人物情感。

  1.题目: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教学

  2.内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朗读此文;

  (2)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3)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板书。

  [试题解析]

  一、典故导入,激发兴趣

  由“负荆请罪”的典故导入,继而引入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整体感知,理清内容

  提问:这部分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归纳总结

  明确:蔺相如完璧归赵

  三、研读句子,剖析人物

  1. 提问: 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1至2段,自主思考,同桌讨论。

  明确: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2. 提问:第3、4段在情节的发展 上有何作用?

  要求:学生概括3、4两段的大意,联系上下文思考探究,教师点拨。

  3.提问:蔺相如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计策?

  要求:学生齐读第5段,圈画批注。

  明确: “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提问:蔺相如的这一番话体现了什么?

  明确:相如计策,解决了赵君臣不能解决的问题,见其智;愿当重任,奉璧入切,见其勇。这是- -见其智。见事深刻、决断明确一真乃快人快语; 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5.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6-10自然段,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一一正面描写; “左右皆呼万岁”一一侧面描写,极写秦王之贪及傲慢。“恐其破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一一正面写心理及动作, 表现其狡诈;“秦王因曰...毕礼而归之”一一正面描写,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着眼,有大国之君的风度。

  6.提问:从蔺相如和秦王的交涉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①有智谋②勇敢,机智③爱国,忠心

  四、拓展巩固

  1.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学生观看,比较与原文的异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勇有谋、大义凛然的爱国志士,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收获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只有自己足够卓越,才能更好地为国家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阅读《史记》的其他篇目。

  板书设计: 略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李小二人物作用学教育

  1.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2.内容: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入庙里来,……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出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3.基本要求:

  (1)分析林冲的人物性格;

  (2)有相应的板书设计:

  (3)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谈谈喜欢的梁山好汉108将。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介绍《水浒传》作者和作品及和林冲有关的其它小说情节(《林冲误入白虎堂》),教师补充。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通读懂课文。

  3.再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明确: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三)深入研读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两件事反映了林冲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明确: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2.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语句,仔细品析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

  明确:正面描写林冲。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凶残狠毒的陆虞候极大义愤。

  3.小组讨论,思考这节课主人公是林冲,为何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写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个人的对话?

  明确: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

  4.播放水浒传的片段,思考想一想造成林冲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说明了什么?

  明确: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

  (四)拓展延伸

  为什么林冲就不能像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又是如何上到梁山的,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略

  3.雨霖铃

  1.题目: 必修四《雨霖铃》 片段教学

  2.内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于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

  (2)分析诗歌体现的艺术手法;

  (3)适当进行板书,10 分钟完成试讲

  [试题解析]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送别》,让同学一起跟唱。营造哀伤凄美的离别氛围。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继续来欣赏柳永的《雨霖铃》,感受别离词的千种风情。

  二、整体感知,奠定情感

  1、提问:词中描写了离别的哪些情景?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词,总结情景

  明确:情景一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2、提问: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是什么?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指读。请学生代表配乐朗读。教师指导。

  4、齐读,边读边想象,理解词意。

  三、赏析意象,品味手法

  第一,学习上阙,重点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

  1、提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背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2、提问:这一句词人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明确: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点,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酝酿出足以出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3、提问:“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写什么?

  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4、提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毕是眼前之景还是想象之景呢?

  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由眼前的实景转入到想象的情景,虚实结合的写法,体会全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阙,读出凄凉、依依不舍的情感。

  第二、学习下阙,重点鉴赏典型诗词意象

  1、提问:下阕中出现的典型诗词意象有哪些?

  明确:意象一酒、柳、风、月。

  2、提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什么特殊意义?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怀?

  要求:学生结合之前的积累,按小组合作探讨,教师适时总结。

  明确: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肮残透露离情别绪。

  3、提问: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

  要求:学生可以从写作技巧、意象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

  4、多种方式朗读下阙,引导学生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第三,总结艺术手法

  提问:请同学们看看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伤离别”这一主题的?分别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联系全词内容及写作背景回答。

  明确:围绕“伤别离”主题。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与婉约。

  四、拓展巩固

  赏析柳永的《蝶恋花》。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讲解,师生共评,进一步体会柳永词婉约及缠绵悱恻的特点。

  五、总结收获

  学生可以从词的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谈收获,教师适当总结。

  六、布置作业

  借助多媒体,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篇小议论文。

  板书设计:略

  4.《归去来兮辞》第二三段田园乐趣。

  1.题目:《归去来兮辞》

  2.内容: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3)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感受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②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明确: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明确: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②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明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③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四)拓展延伸

  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感情。(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摒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略

  5.《林黛玉进贾府》。

  1.题目:《林黛玉进贾贾府》节选.

  2.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范读;

  (3)有活动设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电视剧片段《林黛玉进贾府》。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请学生欣赏视频,然后说说对其中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印象。试着用一些词语去概括出来。

  教师总结过渡:“同学们,刚才大家是通过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印象。那么原著中作者是怎么描写当时的情景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由教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和断句。同时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教师请学生找出文中出现了几位人物,重点写了谁。学生容易回答出重点写了王熙凤。

  过渡语:“既然重点写了王熙凤,就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场的,出场后又是怎样表现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描写王熙凤的语句,并讨论其表现出的人物的什么特征。讨论结束后,每组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和补充。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加以讲解。比如

  第一组,出场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表明其出场很隆重,且身份地位很重要。

  第二组,肖像描写:服饰“头上戴着……下着翡翠撒花洋裙。”衣着尊贵华丽,表明其生活奢侈,爱慕浮华。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表现她外表美艳,也能看出很机敏精明。

  第三组,被贾母戏谑。“凤辣子”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出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得宠和四面逢源。

  第四组,与林黛玉对话。采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因笑道……”表现出王熙凤的八面玲珑、逢场作戏和善于察言观色。

  第五组,与王夫人对话。发月钱,选料子,做衣服。表现其精明能干,考虑周全,随机应变。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学生在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每个人物的语气。

  2.说一说自己是否喜欢王熙凤这个人物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五)迁移拓展

  请几个小组来扮演文章片段的故事。

  (六)作业小结

  阅读红楼梦其他段落,找找还有故事能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板书设计】

  6.《雷雨》

  1题目:《雷雨》(人教版)

  2.内容:

  雷雨(节选)

  (1)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2)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了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孩子,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人?此地?

  鲁侍萍:恩,就在此地。

  周朴园:哦!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连忙)不,不,不用。

  (3)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基本要求: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文本。

  (2)设置问题,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3)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

  二、解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师播放雷雨(课文片段第一幕)的视频,提问学生看了视频有何感受。

  看完了这段节选的雷雨片段,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感想,特别是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印象,那么他们的性格特点究竟如何呢?我们就进入到课文中继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来一起进一步探究。

  (二)角色朗读,体会情境

  1.分角色朗读。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

  2.其他学生对角色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师适时指导。

  3.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重音、语言节奏、情感。)

  (三)再读品味,找出矛盾冲突

  1.师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明确: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明确: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明确: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

  (四)生动演绎,升华感悟

  请学生分小组,把这几段对话进行创编演绎,派代表进行表演,注意突出人物的表情动作。

  (五)小结作业

  师进行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鲁侍萍和周朴园的人物性格特征,那么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欣赏,请同学下课后可以分小组尝试着将后续的剧情进行编排表演,下节课进行演示。

  【板书设计】略

  7.拿来主义片段

  1.题目:拿来主义(节选)

  2.内容: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毫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毫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3.基本要求: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作者讽刺的语言特点;

  (3)配合课文内容有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

  2.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

  2.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

  3.学生会回答出: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

  (三)深入研读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2.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

  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板书:孱头 懦弱无能;鱼翅 精华;鸦片 糟粕;烟具 旧形式;姨太太 纯粹的糟粕】

  3.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

  4.再读课文,带着辛辣讽刺的语气。

  5.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6.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怎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拿来主义?”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学生再次读全文,注意读出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引进与输出的资料。

  (五)作业小结

  小结: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慢慢咀嚼。

  作业:找出鲁迅其他的文章读一读。用比喻论证去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

  板书略

  8.《归去来兮辞》第二三段田园乐趣。

  1.题目:《归去来兮辞》

  2.内容: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3)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感受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②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明确: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明确: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②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明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③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四)拓展延伸

  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感情。(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摒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略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考试学习
获取教师考试动态
获取教师模拟试题
获取教师考试技巧
获取历年真题试卷

万题库下载 | 微信搜"万题库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教师资格认定时间通知

  2021教师资格报名时间及入口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费用

  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汇总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