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3 页: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第 4 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 5 页:答案: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2.教育心理学•小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
3.认知过程是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
4.儿童过度焦虑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
5.道德具有社会共同性,因此不具有阶级性。( )
6.问题的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
7.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也可称为问题解决。( )
8.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
9.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
10.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1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
1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
13.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
14.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个表现,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 )
15.个别化教学是指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1.该教师的做法是否符合德育原则?( )[单选题]
A.符合
B.不符合
2.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多选题]
A.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C.德育过程中,只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就能达到教育目的
D.德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教师打出了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了肉进了洞,乌鸦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乌鸦会很伤心,心想:唉,都怪我爱听好听话,才会上当。
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然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吗,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全班哄堂大笑。
1.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这名男同学?( )[单选题]
A.批评
B.鼓励、启发
2.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单选题]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