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第 3 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 4 页:答案:名词解释;论述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2.C
【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3.C
【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4.A
【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5.C
【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6.A
【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7.C
【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8.B
【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9.B
【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10.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11.C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要“在做中学”,所以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
12.A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3.C
【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14.B
【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学制,使中国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15.B
【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
16.B
【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17.C
【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8.B
【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9.A
【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20.A
【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
二、填空题
1.双轨、职业、普通化
2.互补性
3.科学技术
4.导向、激励
5.差异性
6.人身权
7.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
8.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9.感觉活动、个人认识论
10.德鲁克、自我管理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