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3 页: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第 4 页:答案:单项选择题 |
第 5 页:答案:多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 6 页:答案: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四、辨析题
1.【解析】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解析】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在错过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
3.【解析】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4.【解析】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5.【解析】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6.【解析】此判断错误,上述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的主要表现为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等。
7.【解析】此判断错误,心境和努力虽然属于内部因素,但是属于可控因素。
8.【解析】此判断错误,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知识的影响叫顺向迁移,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学习知识的影响叫逆向迁移。既然是相互影响则既存在顺向迁移也存在逆向迁移。
9.【解析】此判断正确,编歌诀法也称为谐音联想法。
10.【解析】此判断错误,在表述方式上,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程序化操作来表征,而陈述性知识则是以网络化和结构化方式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的。
五、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2.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又称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3.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简答题
1.(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旦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3)指引学生学习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2.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3.(1)测验是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按一定测验理论和技术,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学校的共同教育目标来编制的;
(2)所有受试人所做的试题,时限等施测条件相同,计分手段和分数的解释也完全相同。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1)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答案要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