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 2 页: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 |
第 3 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 4 页:答案: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 |
四、名词解释
1.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先进生: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
3.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和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集体舆论、校风、校纪等)。潜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答案要点】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基本情况。这部分应言简意赅,统率全局,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班主任对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和估价,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
第二,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这部分是整个计划的中心、主干,包括明确班级工作的各项内容,明确规定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完成这些内容。
第三,本学期的主要活动与安排。这部分是把计划中的工作和活动,按月、周加以落实,以便有序地完成工作计划。
3.【答案要点】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4.【答案要点】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实现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此案例中的黄老师没有征求学生的建议,就朗读了孩子的作品,这在黄老师看来是好事情,但是对于这位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所以有些事情需要跟学生商量,再做决定,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老师更要注意,以免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学生。
根据国家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成长中的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教育活动在课堂中、在学生集体中更好地实施。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