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 3 页:答案及解析: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简答题;论述题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他最早提出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2.B[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经验与知识,即使出现一些未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会从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形成某种新的认识,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
3.BFM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
4.B[解析]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则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冲动型指尚未搞清问题要求时就对问题进行解答,沉思型则倾向于深思熟虑。
5.C[解析]认知内驱力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交往内驱力说法不妥。为了改变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源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6.A[解析]高原现象指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的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7.C[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两个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照他人设立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阶段;l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照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前习俗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均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论。
8.A[解析]参与式领导方式的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监督式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较为冷淡,他们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并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
9.C[解析]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零~二岁)、前运算阶段(二~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十一二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上)。
10.D[解析]最近发展区由维果茨基提出,指学生现有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的差异。
11.A[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分类,把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学习称为言语信息学习。
12.C[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机械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毒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发现学习是指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13.C[解析]C项做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及实际技能的培养,是不可取的。
14.D[解析]常模参照评价的成绩水平由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确定,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标准参照评价的成绩水平由绝对的标准确定,不考虑其他个体对任务的完成情况。
15.D[解析]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他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一一认知活动,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填空题
1.行为人本
2.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
3.辨别概括
4.背景船识的多少
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6.正
7.认知结构
8.编码
9.有意义
10.语言个体
11.相互影响阶段
12.表征
13.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14.元认知策略
15.下位学习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