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2 页:填空题 |
第 3 页:简答题 |
第 4 页:论述题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第1题 首先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 赞可夫
B. 布鲁纳
C. 凯洛夫
D. 巴班斯基
【正确答案】:C 解析:苏联十月革命之后的1939年,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本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
第2题 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A. 生物遗传
B. 选择经验
C. 社会实践
D. 教育
【正确答案】:D 解析: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
第3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 启发式教学
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 因材施教
D. 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B 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4题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 赫尔巴特
B. 裴斯泰洛齐
C. 洛克
D. 杜威
【正确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5题 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 未来性
B. 滞后性
C. 连续性
D. 广延性
【正确答案】:B 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
第6题 “四书”、“五经”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D 解析:“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第7题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A. 现代音乐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B 解析:“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第8题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正确答案】:C 解析: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价值观。
第9题 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
A. 国家干部
B. 专业人员
C. 公务员
D. 自由择业者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第10题 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 泛目的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无目的论
D. 社会本位论
【正确答案】:D 解析:孔德、涂尔于、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第11题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赫尔巴特
C. 夸美纽斯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第12题 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
A. 班主任
B. 班委会
C. 共青团
D. 少先队
【正确答案】:B 解析:班委会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第13题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赫尔巴特
C. 夸美纽斯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理论是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14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正确答案】:D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15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 )
A. 实习法
B. 参观法
C. 演示法
D. 读书指导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实习法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