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3 页: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第 4 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 |
第 5 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育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错误,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37.【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答案要点】
(1)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9.【答案要点】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确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
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此外,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40.【答案要点】
(1)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2)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的开端。
(3)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学生。
(4)及时解决班级问题。
(5)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
(1)顺序性。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顺序,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
化”,就违反了教育工作的规律,得不到好的效果。
(3)不均衡性。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主要有两次发展的高潮:一是出生后的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及少年期。少年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儿童的特征,又有了成人特征的萌芽,可以说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把握关键期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4)个别差异性。我们应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得到提高。
(5)整体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生命整体。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个身心,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42.【答案要点】
(1)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
(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使得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是人们长期追求的教育理想,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于他的教育,也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命题。而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下,这种理想得到了实现的条件,每个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进度快的可以捷足先登,进度慢的可以稳扎稳打,各得其所,速度和时间的差异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会与他人发生任何矛盾和冲突。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设计合理的程序和借助网络,学生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参考和帮助信息。所谓“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教学将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