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4 页: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D 【解析】题干所述,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3.B 【解析】普及义务教育法就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 础教育的义务。
4.A 【解析】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以观念形式存在着的 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从而实现国家教育理想。
5.B 【解析】这是清朝时期提出的教育目的。
6.D 【解析】本题考查了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比如失明的人,听觉和触觉比常人发达。
7.B 【解析】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正处于童年期。
8.B 【解析】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9.C 【解析】关心、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10.A 【解析】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11.B 【解析】课的类型是由课的种类决定的。
12.C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知识在他们看来是最重要的。13.B 【解析】本题考查了谈话法的含义,即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 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4.A 【解析】意思是说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跳跃,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15.A 【解析】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以山上课为主。
16.B 【解析】在德育中,知即道德认知,是基础,行即道德行为,是关键。
17.B 【解析】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操行评定,因而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
18.D 【解析】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评价法。
19.A 【解析】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
20.B 【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活动的良好形式,其主体部分是学科活动。
编辑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