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5 页: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 义务教育的国家。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 强制性。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 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 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
12.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
13.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4.C 【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直观的方法。
15.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提出了 “范例教学法”。
16.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17.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8.A 【解析】在这种类型中,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9.C 【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0.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