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4 页: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 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2.C 【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 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 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D 【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 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4.C 【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5.D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 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 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6.C 【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 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 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7.C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8.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则的运 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
9.A 【解析】这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文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 童,要以人为本。
10.C 【解析】题干所述是保障儿童安全的权利。
11.B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 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A 【解析】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13.A 【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14.D 【解析】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15.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6.D 【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 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7.D 【解析】本题考查了行动研究方法,即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 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方法。
18.D 【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19.B 【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 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0.A 【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 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