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1-10 |
第 2 页:单选题11-20 |
第 3 页:多选题 |
第 4 页:非选择题 |
第 5 页:单选、多选答案 |
第 6 页:非选择题答案 |
1.行动研究;2.独立型,顺从型;3.传递,处理,转换;4.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5.意识性;6.标志,组织;7.个性;8.艾里斯;9.品行性,性格性;10.理论知识,洞察力。
四、判断题
1.× 【解析】两个智商分数完全相同的人,其分数构成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2.×【解析】复述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于编码,但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3.√【解析】经典条件作用论揭示了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它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4.× 【解析】题干所指是避免失败者的特征。
5.× 【解析】归纳式学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迁移。
6.√ 【解析】由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可知答案。
7.×【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8.×【解析】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9.√ 【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0.× 【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五、名词解释
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4.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六、简答题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4.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伴群体:与同伴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考试焦虑问题。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
3.常用的训练方法:
(1)调整自我认识法;(2)自信心训练法;(3)放松训练法;(4)系统脱敏法。
(注:任举两种方法展开回答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