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心理学 > 正文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

来源:考试吧 2014-03-31 9:51:40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为您整理了“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第 1 页:单选题
第 2 页:多选题
第 3 页:非选择题
第 4 页: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2.C【解析】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3.A【解析】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规则或原理学习。

  4.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5.D【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6.A【解析】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7.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8.A【解析】题于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9.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10.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11.C【解析】任何一种心理症状的产生有外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原因。

  12.D【解析】题干是对组织价值观念系统的解释。

  13.D【解析】题干是参与式领导的课堂管理特征。

  14.B【解析】题干是对总结性评价的名词解释。

  15.C【解析】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16.A【解析】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

  17.C【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鼓励与赞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效果。

  18.A【解析】巴甫洛夫从生理学的角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提出了该学说。

  19.B【解析】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0.B【解析】这是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2.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出来的。

  3.ACE【解析】BD两项属操作技能的特点。

  4.ABC【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5.AB【解析】研究者倾向于把各种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6.ABE【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

  7.ABCD【解析】E项与抑郁症的表现无必然联系。

  8.ACE【解析】BD是与引导注意同一层次的教学事项。

  9.AD【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10.ACD【解析】BE两项是两种主要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三、填空题

  1.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2.练习,反馈; 3.心理学,教育学;4.少年; 5.强化; 6.避免失败者; 7.正迁移;8.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9.动作结构,概括化; 10.背景知识。

  四、判断题

  1.×【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 【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3.×【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4.× 【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5.× 【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6.√ 【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7.×【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8.×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 【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0.× 【解析】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五、名词解释

  1.认知一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

  3.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4.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5.“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筒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六、简答题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者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租义务感。海因茨先生“偷”药是不对的,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定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

  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情况,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第一种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l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社会交往等有关。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建议小王改变这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应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学习:

  1.复习策略:在遗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1)复习的时间:应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2)复习的方式:适度过度学习;(3)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尝试背诵法。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较容易记忆并长久保持。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群集。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构建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推荐: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核心考点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