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小学教育 > 正文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4

来源:本站原创 2014-04-03 11:30:20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为您整理了“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第 1 页:选择题
第 2 页:非选择题
第 3 页: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 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A 【解析】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教育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规律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3.A 【解析]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

  5.D 【解析】中国古代六艺教育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6.C 【解析】《学记》中说:“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这些说法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D 【解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8.D 【解析】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社会的 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又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德育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西。

  9.C 【解析】“教学相长”出自《学记》,这种提法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教学过程的两个因素。

  10.B 【解析]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l0多年的 “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军国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1.A 【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在科技革命和知识激增的条件下,必须按结构主义原理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

  12.D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学生德育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13.A 【解析】感知能力就是对感觉刺激、知觉对感官刺激赋予意义进行认知的水平,取决于感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而且经验和知觉决定对刺激的判断,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

  14.A 【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5.D 【解析】自制性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品质特性。 而题干中所述正是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16.B 【解析】一名教师是否具有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17.D 【解析】发展性是指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归宿。

  18.B 【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解疑答惑的过程,是个双向活动,只有通过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9.B 【解析】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20.A 【解析】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影响制约着德育过程的效果。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德育任务)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二、填空题

  21.赫尔巴特 22.社会实践 23.教会骑士 24.凯洛夫

  25.素质教育 26.金字塔形 27.1922 28.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

  29.鼓励 30.民主平等

  三、名词解释

  31.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2.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3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4.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36.【答案要点】(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7.【答案要点】(1)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

  (2)教师在使用教材、挂图、模型等这样一些物化的劳动工具时,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过程,将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转化为教师主体的东西。

  38.【答案要点】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一方面,气质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表现在:(1)气质与性格的概念本质不同。(2)气质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影响;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3)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性格有好坏之分,是衡量人的品性以及社会价值地位的主要指标。(4)气质的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5)不同年龄阶段,气质和性格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不同。

  五、论述题

  39.【答案要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六、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教师要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索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对该班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核心考点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