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3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于(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论语》
2.首次明确使用“素质教育”概念的中央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D.《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3.当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机能的超常发展而得到补偿,这是因为人的发展是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制约性
B.相对独立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对社会的反作用性
5.主张“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杜威
C.卢梭
D.罗杰斯
6.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学校长期形成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各种人际关系等,在课程类型上属于( )。
A.选修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 )。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
A.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教学
10.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 )。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B.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