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简答题 |
第 3 页:材料分析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答案】C。专家解析:关键期的存在表明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答案】D。专家解析:无条件反射引发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
3.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
A.内向与外向
B.顺从与独立
C.理智、情感与意志
D.A型与B型
【答案】A。专家解析: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
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B。
5.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答案】C。专家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为考试焦虑。
6.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案】D。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答案】D。专家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分别是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在于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其他学说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特点。
8.,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答案】C。专家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9.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社会活动
【答案】B。专家解析:学校课外活动主要以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学科活动为主,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10.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答案】A。专家解析: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 )。
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答案】C。
1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答案】B。专家解析:雄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年通过。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答案】C。专家解析: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4.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答案】B。专家解析: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5.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 )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答案】D。专家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