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现在学校凸显出来的优生不尖、差生更糟、中间滞留一大
截的不良现象严重困扰教育教学,已引起诸多人士的密切
关注。
问题:请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并针对此类问题如何进行指导?
【答案要点】
(1)优等生。
①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
②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
③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
①分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②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③教育:首先,重视时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
①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⑦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一名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
问题: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名学生的高考焦虑症状进行指导。
【答案要点】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
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②家长的高期望的压力。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2)主观因素
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高考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①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
②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时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造紧张气氛,给孩子增加精神压力。此外,社会舆论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
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时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
④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
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鼓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松弛渐进放松法”。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8.王强是一所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人很聪明,但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他自己有点想改变,但学习中情绪起伏不定,时而自我感觉还好,时而又感觉很整。
问题:请你根据有关理论思考和叙述应该怎样具体帮助王强。
【答案要点】
应及时使用谈语法对王强给予具体的指导。
(1)引导王强进行积极地归因。维蚋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四个方面。根据王强的情况,由“他人很聪明”,可知他学习能力应该还是比较强。之所以“时而自我感觉还好,时而又感觉很差”,要引导他将原因归于努力的时间还不够,鼓励他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日曝,三日采。
(2)给王强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动机强度=需要×期望×诱因。王强“现在自己想改变”,这说明他有学习的需要,但他前面“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所以以前基础不好;现在正是“高中二年级”,可能感到了学习的紧迫感。所以努力了一段之后,效果不明显,动机强度就套下降。因此要针对这点,适当降低目标,针对他的实际学习能力,确定明确的、难度适宜的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使他能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体验学习成功的经验,获得自我效能感,避免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
(3)教师要对王强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关注,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针对“学习中情绪起伏不定”这一情况,时他取得的进步要适时鼓励,促使王强努力学习,强化其学习动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对其放松。情绪低落时要适时指导,引导他走出低落情绪。指导其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4)鼓励王强学会自我竞争,鼓励王强不断提出新目标,不断进步,力求发展,尽力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也鼓励他在班级内选取一个上进的同学作为榜样,与自己做横向比较,奋起直追,不断激励自己。
9.某教研员到一所中学去进行教育达标验收工作时,听了一节“培智班”的语文课。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讲课期间总有一位学生未经教师许可就离开座位跑到讲台上领读、表演,甚至跑到教室后面的饮水处去喝水。事后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培智班”中相对聪明的学生,是同班学生中识字多、发音准、吐字清楚的一位。该任课教师也对该生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教育,却无济于事。
问题:试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并帮助这位任课教师解决
这一班级教育现象。
【答案要点】
(1)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师偏爱此生,当学生类似行为开始出现时,教师不忍心严厉制止,反而以学习成绩的优秀来掩盖其不良行为;其二,当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是通过呵斥、惩罚的方式去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时其掌握的正确行为方式进行强化。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方式的获得主要是利用联想式和操作式的条件反射,去进行直接的强化。通俗说就是当学生一旦有错误行为产生时,马上停止其活动,让他重复多次地去演练正确的行为。
(3)针对这一事例,这位任课教师研究后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该生有擅自离座的行为出现,老师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离座或讲话前应怎样做,在举手数秒后,老师点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其他活动。如此强化训练五到十次,估计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错误行为会明显减少,在离座及发言时都会举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强化理论在帮助学生抗干扰而形成正确行为的成功一例。在运用强化理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时,一定要明确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要强化形成的正确行为是什幺.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正性强化”。有的教师通过体罚、恐吓、训斥等非道德行为去强行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而非采取积极的“正性强化”,这只能产生“负性强化”,反而增加了错误行为的出现率。
10.小明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初中的入学考试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人班级,然而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给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
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答案要点】
(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是一种适应性障碍。
(2)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不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而之前又没有受到过什幺挫折,可以说是学习的佼佼者,当考试失败后,因为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3)小明要走出困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使他正视考试的失败,勇于面时挫折。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
具体措施有: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其次,要让他适应环境。遇到新环境、新情况或遭遇挫折时,学生都会做出本能的适应努力,这时只要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充分理解和宽容,以更积极和更耐心的态度加以疏导,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充分表达其内心的苦闷和填恼.或事前能够给予他一定的心理准备,都会使他降低心理应激强度,增强适应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