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4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标准预测试题(1)

来源:考试吧 2014-08-15 11:53:24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为您整理了“2014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标准预测试题(1)”,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第 3 页:教学设计题
第 4 页:案例分析题

  11.阅读下面《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2014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专家命题卷(6)

  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这样的提问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B.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共性的问题,并且自然地进行深入启发

  C.随口引来诗句,既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又让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

  D.较之前面几位同学的回答,这位学生的回答有点跑题

  12.阅读下面的案例,按要求答题。

  一位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该班的语文老师,当学生中出现情窦初开的早恋者,他便带领学生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这篇文章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当发现学生意志力不坚强,缺乏学习的动力时,便一起学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寓言故事中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当学生不理解父母的辛劳,一味地埋怨父母亲时,他通过朱自清的《背影》,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呈现于学生脑海,让学生懂得父爱的深沉。

  对于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下评价不合适的是( )。

  A.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B.这位教师很懂得在教学中挖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

  C.语文教育不能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反复训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正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渗透

  D.这位教师没有明确区分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身份,容易使语文课堂陷入德育的泥淖

  13.阕读下面的案例,按要求答题。

  某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是这样设计的:

  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某位教师把两个题目改为了下面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们进行讨论。

  改后题目:父亲来到崖下,看到“我”孤身一个在悬崖上,有几种救我脱险的方法?为什么文中父亲的做法让作者“永远忘不了”?

  老师改变题目后,学生变得更有兴趣,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父亲救我的方法至少有三种:一是父亲直接爬上去把我救下来。二是先把我骂一顿,然后再救我。三是如文中父亲那样,让我自己下来。

  对三种救法的后果,学生也发表了许多看法。第一种,我虽然被救下来了,但我可能还会如以前那样胆小。第二种,虽然会被我父亲救下,但我的心里会有抹不去的阴影。第三种,我可能会摔伤。

  对以上案例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课后练习的设计有它的必要性和目的性,随意改变不利予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

  B.学生在这些讨论中,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这篇课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C.老师的练习比教材中的更有深度和思辨性

  D.讨论问题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

  14.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给你的印象最深?”一个学生回答

  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对这位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进行正面评价,而是说“下面我们看看课文的第一段写了什么”,接着又回到串讲的老路。

  对以上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学生很聪明,准确地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句

  B.如果教师因势利导,以这个句子为切人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将会迎刃而解

  C.如果教师给予正确评价和反馈,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也可能上一个台阶

  D.教师不应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否则将会失去教学主动性,必要的时候要拉回学生的思维

  15.下面是一位教师上作文课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2014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专家命题卷(6)

  生:[D]贯通前后,通达文意。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开门见山,明确修改范围,使作文训练具有针对性

  B.学生已经修改好了,重新读一遍没有必要

  C.既肯定了学生的改法,又提出新的方法,这样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又能达到多重训练的目的

  D.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在训练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连贯”的技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推荐:

  各地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

  各地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各地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