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中学教育 > 河南 > 正文

2014河南教师资格《教育学》命题预测题及解析(3)

来源:考试吧 2014-09-17 11:29:28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正在备考,考试吧为您整理了“2014河南教师资格《教育学》命题预测题及解析”,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第 3 页:多项选择题
第 4 页:判断题
第 5 页:简答题
第 6 页:案例分析题
第 7 页:论述题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63论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②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③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这样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③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4试述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强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