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A。其他选项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含义。
3.D【解析】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了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B【解析】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和排除干扰。
5.C【解析】本题考查了意义记忆的概念。
6.D【解析】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7.B【解析】儿童在学校教学条件下,主要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掌握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分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8.B【解析】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接受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确定正确与否。缺乏思维批判性的人,往往走两个极端: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
9.B【解析】突发性灾难引起的情绪一般是应激。
10.C【解析】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11.D【解析】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恶善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这是小学儿童品德培养的主要方法。
12.A【解析】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个人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条件。
13.D【解析】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
14.D【解析】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15.A【解析】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很容易形成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
16.B【解析】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取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而失败感则是在实现目标遭遇挫折时产生的自我体验。
17.A【解析】B、C、D表示的是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A表示的是能力的水平差异。
18.C【解析】林黛玉敏感、多愁善感,符合抑郁质的特征。
19.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同时,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20.D【解析】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环境的刺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