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情感3.个别属性感觉4.错觉5.遗忘6.新形象
7.具体化8.心境9.自我意识10.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动机理解11.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12.操作能力13.年龄特征14.教育机智15.逃避条件作用16.形成性
三、简答题
1.怎样科学认识人的心理现象?
答:(1)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2.什么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用意志排除干扰。
③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④培养间接兴趣。
3.简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答:(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在行动之前,人为了确定行动的目的,为了选择方法和步骤,通常要审时度势,分析现实的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的结果,拟订种种方案。编制行动计划,这都要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思考才能实现。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还要深思熟虑。找出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它,战胜它。另一方面,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特别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独立地探索问题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做出意志努力。因此,积极的意志品质如自觉、坚定、毅力、恒心、自制等,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如盲从、独断、执拗等,则会阻碍—个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从另一方面说,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对工作和学习不利的情感冲动,这时,就需要通过意志努力。冷静地评价自己的情感,克服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并自觉地加以控制。
4.心理学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个性”有什么区别?
答:在日常生活中,“个性”是一个常用词。例如,人们常说“这个人很有个性”,指的是这个人与众不同;人们也说“要发展儿童的个性”,指的是使儿童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日常我们讲的个性,指的是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而心理学中的个性则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5.如何解释儿童心理发展中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答:首先,让我们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特点来看。我们已知道,心理是脑的机能。而儿童的脑在结构和机能两个方面都在逐步地发展,而且人脑的发展严格地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按照固有的程序和阶段逐步地成熟和完善。大脑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水平,形成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其次,人类的经验是逐步积累的,知识的体系是逐步形成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儿童掌握这些知识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这就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知识掌握上处于大致相当的水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也处于大致相当的水平。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年龄特征也有可变性。这种可变性不是指心理发展阶段的省略、逆转或任意捏造,而主要表现在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