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2.D【解析】此题要注意区分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其他三项都属于无条件反射。
3.B【解析】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4.C【解析】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是想象创造性发展的表现。
5.D【解析】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6.A【解析】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
7.B【解析】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8.A【解析】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
9.C【解析】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当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情况。必须当机立断做出重大决策时,便进入了应激状态。
10.C【解析】我国儿童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道德情感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但这个上升不是等速的,而是不均衡的,其中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11.D【解析】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是错的集体期望。
12.B【解析】需要一定具有对象。
13.A【解析】交往需要是小学儿童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14.B【解析】自我体验是指自己对自己怀有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例如,自尊、自信、自卑、自责等都是种种自我体验。
15.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有好坏之分。
16.A【解析】由胆汁质的特征可知。
17.A【解析】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
18.D【解析】教师的认知特征主要是指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有条理性、系统性。
19.B【解析】感性概括是在反复直观的基础上依据直觉的经验自发完成的,它只反映一类事物的表层的共同特性。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就属于感性概括。
20.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相关推荐: